数学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951|回复: 13

[讨论]与赵光斗先生共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7-11 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楼主| 发表于 2008-7-11 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与赵光斗先生共勉


与赵光斗先生共勉
雷  明
(二○○八年七月十日)
赵先生,我是金堆城钼业公司的一位工程技术人员,也是一位业余数学爱好者。近几天看了你的《对哥德巴赫猜想论证的探索》一文,觉得我们有许多看法是相同的,所以就想也写几句交换意见,以共同勉励。
1、我很同意你的两个《启示》,我重录如下:
启示之一:《“外行”做出贡献的启示》
“‘阅读他人有关这一课题的文章会限制思想使读者也用同一方法去观察问题,从而使寻求新的有效方法更加困难。’‘如若研究的是一个不再发展的学科,这一领域的问题业已解决,那么就需要一种新的革命方法,而这种方法更可能由一个外行提出,内行几乎总是对革新思想抱着怀疑态度。’
  “飞行器的发明,开始就受到当时科学家的反对,可以算做是其中一个例证。关于此点请参阅《‘外行’独具慧眼》一文,此文刊登在1981年5期28—29页的《科学画报》上,由周昌忠编辑,文中的结尾‘有益的启示’一节,正是我们要论述的重要内容,转抄如下:
  “‘在自然科学中,类似发明飞行器这样的教训是不少的。它们给我们一个有益的启示,科学发展,人类文明的昌盛,固然需要有博闻广识的科学家,但是他们如若囿于已有的知识,那么,反而会成为科学发展的一种束缚。相反那些对某研究对象知之不多而又勇于探索和实践的人,倒会在他们从事的领域中取得成功。其道理也是极其简单的,因为凡是重大成就都将打破旧的科学观念,进而确立新的观念。因此,为了导致新的突破,决不能固守已有的专门知识,而必须另辟蹊径,大胆探索,勇于创新。’”
启示之二:《业余研究的启示》
  “‘为现代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作出了奠基性贡献的第一批科学家,都不是专业的科学研究人员。他们都是业余研究者,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现代自然科学发祥于业余研究。’
  “以上一段,摘自《科学画报》1981年6期第1页由张颖清先生著文,文题《业余研究出第一流人才》为说明问题,本文将该文最后一段转抄如下:
  “‘科学总是在探索未知的东西。创造和发现──这一科学的最重要的发展形式,即使最伟大的成就,总是在未被开发的处女地上作出的。直到这些发现在一定程度上被人们认识以后才能形成学科和专业。创造在前,专业于后。科学总是革命的和非正统的,这是它的规律。这样,业余研究者就总是可能成为科学上新大陆的发现者。在很多情况下,自然科学往往把第一流科学发现的伟大荣誉给了业余研究者。而只是把第二流、第三流的发现留给专业研究者。因而爱因斯坦才说:“只有不依赖科学谋生科学才是美好的。”所以支持业余科学研究者和专业人员的业余研究活动,是发展科学必不可少的明智做法。’”
你——赵先生抄录的这两段话说得多好呀。科学事业的发展史不就正是这样而来的吗。
2、我赞成你说的数学家的思想对解决猜想是有影响的,不光是有影响,而且影响很大。你说的“一种猜想提出以后,它的对与错,能够采用什么方法,都是一种推测,如果有谁能够指出证明的方法,那猜想决不会成为猜想。对未知理论的探讨,对数学家所指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判断这些方法的可行性时,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盲目相信数学家指示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不可取的”这一段,我也有同样的看法。目前还不能解决的问题,数学家们不要不负责任的给指出走什么样的道路去解决,你先不要给别人说,你按你指出的路走下去试一试看行不行,行得通不就把问题解决了吗。也更不要轻易的下结论用什么样的方法就不能解决,更不要阻止别人去研究。
在《东陆论坛》里《新宇—哥德巴赫猜想论坛讨论区》里有这么一篇文章,也不知是何人之作,名为《哥德巴赫猜想的意义》,其中有这么一段: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黎曼猜想对于没有学过数学的人来说,想读明白是什么意思都很困难。而哥德巴赫猜想对于小学生来说都能读懂。
“数学界普遍认为,这两个问题的难度不相上下。
“民间数学家解决哥德巴赫猜想大多是在用初等数学来解决问题,一般认为,初等数学无法解决哥德巴赫猜想。退一步讲,即使那天有一个牛人,在初等数学框架下解决了哥德巴赫猜想,有什么意义呢?这样解决,恐怕和做了一道数学课的习题的意义差不多了。”
    这种论点与直赵先生上面的那两个启示是正好想反的,这实际上对猜想的证明起着阴碍作用的。既然“哥德巴赫猜想对于小学生来说都能读懂”,那当然这篇文章的作者也一定能懂了,那你为什么又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呢。虽然文章没有署名,但从文章的口气上看,这位作者一定是一位数学大师。请这位作者不要过早的下结论“初等数学无法解决哥德巴赫猜想”。目前哥猜是对还是错,包括这位大师在内,还没有人能给以解决。如果真的有一天,有人“在初等数学框架下解决了哥德巴赫猜想”,这位大师又做何解释呢。我想恐怕再不能把它比作是“和做了一道数学课的习题的意义差不多”了吧。我再一次建议数学界的大师们,你们自已不想搞这些课题,但也不要反对别人搞这个,更不要看不起业余数学爱好者,这些人并不是象你们说的没有数学功底的,你们不要老保守不前了,要积极的去支持这些业余爱好者,从这些人的新的思想中为自已吸取一些新的营养,要多学习一下上面的两个启示。
3、我支持你说的以前的论证“所论命题与原命题不符”。哥猜就是“1+1”,是任何一个大于等于4的偶数都是两个素数之和。而以前的证明都只证出了“一个充分大的偶数”是“m个素数的积与另外n个素数的积之和”,这显然与猜想是不同的。他们所得到的结果显然是不能叫做哥德巴赫猜想的。这里不但“1+1”≠ “m+n”,而且“任何一个大于等于4的偶数”也不等于“一个充分大的偶数”。我也同意你放弃使用筛法的建议,也同意你的验证不等于证明的观点。
4、还有一点,你提出的新的证明猜想的新思路新方法,我一下子还没有理解。但我想,对猜想的研究能不能另换一个角度。猜想原来的命题是,任何一个大于等于6的偶数都是两个奇素数和,即“偶数=一个奇素数+一个奇素数”,反过来,能不能改成任意两个奇素数之和都是一个大于等于6的偶数呢,也即“一个奇素数+一个奇素数=偶数”。
按我这样的思想,采用集合论的办法就能证明猜想是对还是错。
首先用可数的无穷集——奇素数集中的任何一个元素分别与该集合中的所有元素都相加一次(包括各元素自身相加的一次在内),可得到可数个可数集合(都是无穷集),这些集合的并集仍应是可数集合,且该并集中的元素都是大于等于6的偶数。现在只要证明这个并集是不是与所有大于等于6的偶数集合是同一个集合就行了。若是同一个集合,则猜想正确,否则,猜想错误。我能证明以上两个集合是同一个集合,猜想是正确的。这里要说一点我可没有象有些人一样提前有一个猜想就是正确的这一思想的约束。
我的这一新的思想提出来与赵先生共同探讨。
                  
雷  明
二○○八年七月十日于神禾原

发表于 2008-7-11 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与赵光斗先生共勉

>>反过来,能不能改成任意两个奇素数之和都是一个大于等于6的偶数呢,也即“一个奇素数+一个奇素数=偶数”。<<
      正确!
中华单位基本定理  2.两个单位(素数)可以构成任何偶数.
      {[Apq(Np+Nq)+48]^1/2-6}^2=Mn=2n,n=1,2,3,,,[2,2n]
     
[USECHGFONTE]
发表于 2021-5-21 19:29 | 显示全部楼层
(笑话)继鲁思顺——定理:鲁思顺是个二百五!——之后,陕西雷明举重若轻,轻松证明哥德巴赫猜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5-25 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雷明85639720 发表于 2008-7-11 14:29
与赵光斗先生共勉
雷  明
(二○○八年七月十日)

赵光斗先生的文章,对我研究启发极大!我把他的论点收录在我书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5-25 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的书叫什么?如何能搞到一本看一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5-26 06:32 | 显示全部楼层
(笑话)继鲁思顺——定理:鲁思顺是个二百五!——之后,陕西雷明举重若轻,轻松证明哥德巴赫猜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5-26 07:28 | 显示全部楼层
wangyangke,你真是个无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5-26 07:49 | 显示全部楼层
雷明85639720 发表于 2021-5-25 17:21
你的书叫什么?如何能搞到一本看一看。

我的书叫《哥德巴赫猜想0+0=1》,请告诉您的邮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5-26 15: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雷明85639720 于 2021-5-26 07:44 编辑

我的信箱是:
lm85639720@163.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数学中国 ( 京ICP备05040119号 )

GMT+8, 2024-9-24 11:23 , Processed in 0.14062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