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466|回复: 12

以科学态度对待哥德巴赫猜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15 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科学态度对待哥德巴赫猜想
哥德巴猜想(以下简称哥猜)之火,燃烧着中华民族的一批精英,他们为之奋不顾身、不屈不挠、持之以恒、不惧艰险、劳碌终生……,甚至达到痴迷程度,令人感动、令人赞叹、令人佩服……。然而,讽刺挖苦有之,良言相劝有之,设阻设障有之,通力合作有之……。如何看待这个问题,众说纷纭,有贬之,也有褒之。笔者认为,无论这些哥“迷”们出于什么动机,无论研究、探索结果如何,客观上是数学进程中的一种能量,对数学研究、探索、发展都起着积极促进作用。这是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儿女们顽强意志的具体展现,是一支不可忽视、不可藐视的生力军。下面就哥猜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哥猜就是哥猜,不要把它想歪了
单就哥猜命题来讲,就是猜想每一个≥6的偶数都是两个素数之和,是在研究数学时发现或分析到的一种可能或是现象,是浩瀚数学沧海中的一滴水珠,是茫茫大森林中的一个枝杈。虽然它与素数有着密不可分的牵连,当时哥德巴赫不可能把它与推动数论研究或发展等划为等号。
1、现在来看,哥猜是个简单的数学问题
无论从哥德巴赫时期,还是现在,都应该意识到哥猜只是一个发现,一个可能存在的问题,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一个需要探讨的课题。或者说,到底是否每个≥6的偶数都是两个素数之和,需要研究,需要探讨。如何研究、探讨和证明,则是问题的关键。举个可能不恰当的例子,我们每个人都要吃饭,吃饭么,只需考虑怎样去吃这个饭,是用筷子、勺子、叉子……,还是先吃菜、先喝汤、先吃饭……,即为如何吃的问题。而不应该研究这饭是谁做的,厨师是男的还是女的,是用什么方法或器皿做的……。所以,我们在分析、研究事物时,首先要把它简单化,分清主次关系,分清层次,分清相互关系,分解出个体,把相互牵连的部分解开,而后把每个看似孤立的事件逐一弄明白,各个击破。然后再依据突破情况和成熟条件,逐步地联系起来,一时半解不能解决的,暂时先放一放或绕过去。应该说,这是处理事物的好方法。依此方法,咱来仔细分析一下哥猜问题。哥猜与素数密切相关,与素数规律有关,但不是密不可分。哥猜与素数的关系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而素数的存在与素数规律又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猜想命题是主题,素数是条件,素数规律是求解素数的工具(工具不具备唯一性),是为求解素数服务的。由此来看,与哥猜相关联的内容并不是很多,而且完全可以分别对待。任何事物都有一个规律,那就是:当条件不具备时,首先要创造条件,只要条件具备了(条件的优劣,不影响解决问题),就可以直捣龙宫。现在已经有了求解素数的一些方法,也解决了素数多少问题,虽然没有掌握素数存在的规律,仍能用现有的方法(工具)获得足够使用的素数,所以,直接研究哥猜命题条件已经基本具备,没有必要等到到掌握素数规律后才能破解哥猜之迷,更没有必要将哥猜之解与素数规律的求解联系在一起。肯定或否定哥猜命题,与掌握素数规律是两码事,不应该人为地把它们强拉在一起,完全有理由区别对待,可不能做“喧宾夺主”和“粉末倒置”之事。当然,诸位哥猜探索者的努力、成果等,是不可否认的,功不可没。但是,诸多探索者在某些数学大姥的引导下,把破解哥猜与探索素数规律混淆在一起,这样只能把问题复杂化、神秘化,有碍于破解哥猜和探索素数规律的研究工作。在科学研究上,先者失败之路,后者绝对不可重蹈覆辙,未到极点的成功之路,未必是坦途和到达极点的捷径。如果后者不去分析、借鉴前者的成功与失败之经验或教训,只是尾随地“照葫芦画瓢”,那才是真正地浪费青春、瞎子点灯——白费蜡。无论是搞研究工作,还是现实生活,先人的成果能直接拿来用的,最好直接运用,没有必要自己从头去研究、去论证。不能直接拿来运用的,就要根据需要,做适当的选择、裁取、调整、综合、加工等工作,以适应需要。如果为了研究而研究、为了学习、理解、掌握等去研究,那就另当别论啦。笔者在求解素数时,在网上找到了几种方法,直接试用后,感觉都不够理想,那就去粗取精,因需选择和裁取,再加上自己分析研究得出的“跨二越三”法,构成了现在使用的综合求素数方法和程序,目前感觉是最佳的。
2、即使没有哥猜之迷,数学照旧发展
如果说哥猜能够推动数论的研究和发展,这只是一种愿望,也是一种常规。但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往往不是依据人们的愿望,而是依据事物内在的规律和属性轨迹延伸着。说到数论发展,应该说没有哥猜,数论照常研究、照常发展。没有哥猜之前,不是照常研究数学吗?照常发展数论吗?任何科学或事务,都是这样,在研究和解决过程中,就可能有新发现。否定之否定到肯定,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这个事物再发展,又产生了新的否定之否定到肯定。所以说,没有哥猜之课题,数学、数论等等,照旧发展,如果人为地制定或牵强地关联,往往是一厢情愿,事与愿违,而且还可能发生畸变,因为它违背了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哥猜只是数学大森林中的一个支叉,充其量能定为这个支叉还待研究、培育、整理等工作,使其更好地为人类服务而已。能否起到带动或推动其它科学发展作用,这并不是她的专利,任何科学的探索和研究,都会涉及到相关的本专业或其它专业,都会起到带动、促进、推动作用,都会对科学发展和进步产生相应的拉动或规范,区别只是直接与间接问题。就此再说一个事,目前,对奇数1是否为素数问题,说法不一,哥德巴赫把它越过去啦,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不能下定论,其他数学专家、权威们的结论如何?口头上说哥猜能带动数论发展,实质上如何,也是无法可依,找不到根据。连一个这么小的、日常经常用到的数都说不搞清楚,还谈什么人类目前还用不到的、大到天边的数。奇数1对哥猜的研究、应用范围等至关重要,它的不确定性,使数学研究者、工作者要么绕开,要么回避,不解决这个事宜,怎么可以,怎么能说是带动了数论研究工作。笔者认为:自然数是由素数与合数互为补缺构成的,或者讲,在自然数中,每个数不是素数,就是合数。那么奇数1呢?笔者认为,任何人都不会说它是合数。这样,问题就出来啦,它只好归队,回到素数行列中。所以说,人为规定的东西,只要不符合事物客观规律,违背科学逻辑,终究还是要回归到客观规律中去。
3、连锁考虑问题,那是后事
所谓连锁、关联或综合考虑问题、解决问题等等,那是在前人成果和现有成果基础上建立来的,没有这些成果,就谈不上什么连锁、关联或综合等事宜。只有把每个局部事件做好啦,才能谈及综合或关联、连锁等问题,哥猜也不能例外。因为这是事物发展的客观性和必然规律,不会因人为的因素而改变其发展方向,能否连锁、关联或综合考虑问题、解决问题,需要依据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而定,依人们探索、研究、掌握程度与进度而定。
二、我们要尊重科学,真正地竖起科学发展观
世界上只有科学尊重客观事实,从来不虚伪,不违背事物发展规律,也是最公平的,无论是谁,都是一视同仁。如果不尊重科学,终将以失败而告终。
1、科学来不得半点虚伪
科学是揭示事物的内在客观规律。事物的内在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反而,人们要依照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而行事,谁违背了这个根本原则,结局只有失败。如果谁想在科学上投机取巧,可能获得一时的利益,最终将会得到客观事实上的加倍惩罚。
2、尊重科学就是尊重客观事实
科学是最尊重客观事实的,世界上没有比她再真诚、再实在不过的事物。科学不会考虑什么脸面、尊严、等级等,人们只有尊重科学的脸面、尊严、等级等,才能存活于世界。所以,不尊重科学者,只有死路一条,自取灭亡。
3、正确地竖立起科学发展观,才能摸到客观事物的脉搏
没有竖立起科学发展观者,就不可能摸到客观事物的脉搏。古人云:“一层窗户纸,一捅就破”,然而,在科学上,多数条件下,窗户棱子比窗户纸多,想捅到窗户纸,谈何容易。这就需要有严格地尊重科学态度、观念、思路、方法、途径等,而且,还要有敏捷的思路和意识,不能放过任何蛛丝马迹,才能顺藤摸瓜地摸到客观事物的脉搏,才能找到窗户纸。这一切,都是对科学探索、研究者的巨大挑战和约束。没有正确的科学发展观,就不会有科学探索、研究成果,客观事物不会理会您的头衔是什么。无论从政治、经济、战争……等方面讲,只有那些尊重客观事实的人,才能赢得胜利,否则,只有失败,无论谁,只要违背科学发展观,就是失败的开始。
4、不屈不挠精神,是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动力
人类的进步与发展,都是那些具有不屈不挠精神的垦荒者的功劳。我们静下心来回想一下,人类发展到今天,谁能说不是由那些垦荒者的努力奋斗换来的?谁能说今天的幸福生活,不是那些垦荒者不屈不挠精神的果实。要奋斗,就会有牺牲。只要有不屈不挠精神,就能奋不顾身地勇往直前,奋力开拓那些亟待为人民造福的领域,科学工作就是为人类和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奉献智慧。所以,科学工作者值得我们尊重、值得我们去爱护,值得我们去关心和帮助,值得我们去学习。因为有了他们,才能不断地为我们人类提供丰盛财富,让我们生活的更美满,更充实,更幸福。他们的努力和奉献,推动了社会进步与发展。
综上所述,敬请从事哥猜探索和研究者们认真地检讨一下,咱们在尊重科学上,达到了什么程度?咱们在探索和研究进程中,失利在何处,难点在哪里,成效有哪些,发现了什么,解决了什么等等。这样才可能会产生新的观念、新的认识、新的思路、新的途径……。即使认识不到自己存在的问题,这也无防,只要善于从实践中总结出经验、教训,就是发现自己存在问题的开始,就是尊重科学的起点,就是走向胜利的开端。
三、反复研读《是正确认识哥德巴赫猜想了的时候》的感想
这篇文章看似是在规劝哥“迷”们,客观上却起到一种“封杀”的作用,实质上是个人意志的展现。总体来看,7位数学家,文中提名发言的有4位,似乎超过半数。然而,其中有两位属于真正的规劝之列。因此,完全可以认定,这篇文章只代表了少数人的意志。
1、发起人
文章已明确指出杨乐是记者招待会的主持人,从文章整体内容来分析,杨乐也是发起人。从他的发言,可见一般,简要摘录如下(引号内是原话,引号外是笔者质疑或是思虑):
⑴“没有一处可取”。如果能有一颗正确对待科学,正确对待哥猜的心态,怎能得出“没有一处可取”之论。最起码哥“迷”们为破解哥猜清除了一些雷区,为后来者铺平了道路,可取之处颇多,主要视您如何理解与对待啦。
⑵“不少作者连中学数学都没学好”。如果能以一个受人尊敬的师者姿态,以诲人不倦的精神,以尊重科学的学者身份,就不会有这种认识和想法啦。任何人都会犯错误,都会有想不全面的地方。如果不是胡闹,就充分说明他是在努力、在奋斗,精神可嘉。可能的话,指出关键问题所在,没有必要以这种语气对待哥“迷”们,更没有权力和理由在客观上“封杀”哥“迷”们发表研究成果,使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此无光可放。即使是错的,也能给其它探索者以经验和教训。
⑶“如果可以靠加加减减和微积分去解决……大批数学家的努力不是等于零吗”。数学不就是加加减减、乘乘除除……及相关数字、符号构成的吗?数学的发展并没有离开这些呀!怎能说大批数学家的努力等于零呢?数学家不也是靠这些来探索和研究数学吗?而且是这些东西的创造者。
⑷“手持弓箭参与海湾战争……手持斧锯去造航天飞机”。这种比喻本身就有问题,一个是行为,一个是物质,再一个是思维、精神、观念……,它们之间无论在属性方面,还在相似性方面,都联系不上,就算是比喻吧。请问,它们之间有什么可比性?有什么可借鉴之处?更谈不上等价啦。既然没有关联,这种比喻有何意义?有何价值?
⑸“这样的作者无论花多少时间,也绝对搞不出哥德巴赫猜想”。这种说法多么绝对,私下说说也就罢啦,竞在国家党报上出现,真是不可思议。只因为这些作者的不懈努力、奋斗和披荆斩棘,才有后来者的光明坦途和光辉成果。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为人民的利益献身者,伟大而且光荣,是英雄,失败是成功之母。只要能不断地强化自己,不断地丰富知识,到达胜利彼岸,不是没有希望的,因为每个人都是从这种经历走过来的。
2、记者或编辑
该文的作者综合、汇总了与会者的观点、观念和意志,同时阐述出自己的观点或思维。最起码在客观上是认同者,并且起到推波助澜作用、损坏了新闻界的声誉。特别是在党报上发表,影响力和危害性更大。
“无异于让那些毫无学术价值的论证继续干扰科学家的研究”的提法非常欠妥。搞研究、探索工作,各走各的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都有自己的职责,何从谈起谁干扰了谁呢?拿着国家的津贴,人民的血汗钱,不为人民服务,还谈什么人民“干扰”了他们,好意思说出口来,真不知“羞耻”二字的用处。要说“干扰”应该说,这篇文章干扰了破解哥猜的发展,阻碍了探索哥猜之迷的进程,背离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之方针。可不要有英雄创造历史的想法哟!!
“光是中国科学院数学所就收到约100麻袋这样的论文”。曾记得,在报导陈景润事迹时,说在他家墙角有几麻袋稿纸不时露出头来之词句。这说明哥德巴赫猜想的探索者、研究者的艰难和幸苦。科学院有100麻袋,那么,是否可以想象一下,这些投稿者的家中合计要有多少个100麻袋?
3、王元院士及其它数学家
根据报导内容,王元院士介绍了哥德巴赫猜想,没有看到什么离普论调。他在其它一些场合的谈话,基本内容也是类似,主要是谈研究哥猜的难度,规劝哥“迷”们,并说:“可以确信,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中,有待于将来出现一个全新的数学观念”。没有像杨乐那样机不可耐。
潘承彪院士也只是说点实话和劝一位老同志“最好还是做点别的事”。
“青年数学家贾朝华说,许多人拿了论文来让他提意见找找错,一看文章,找错几乎变成了‘找对’,有的竟连一处对的地方都找不到” 。这种言谈很正常,既然到场啦,打打帮腔,敲敲边鼓,没什么主见和目的,帮不到点上,也打不到点上,很正常!非常正常!!司空见惯!!!
4、认识上的偏误是正常事
客观事物千变万化,人的认识各不相同,是很正常的事。只要能尊重科学,尊重客观事物的存在,不断地修正自己认识上的偏误,不断地向正确方面趋进,这是社会进步的基本法则,也是做人的基本原则。偏离了基本法则和原则,必将阻碍社会进步。如果主观上背离基本法则和原则,必将承受人们的唾弃。
5、综合看法
从某些角度上讲,确实存在低质量的证明哥猜文章。然而,这并不是主流,也不是坏事,应该说是好事。只要有勇气参与,就有理由充分地证明参与者的胆识和精神,只要参与,参与者就会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深入、不断地提高。因而,就会有所进步、有所成就。因此,应该鼓励他们,引导他们,帮助他们。类似的参与者总比那些不求进取、昏昏碌碌渡年华者强上千百倍。我国的哥“迷”军团人数大概可以上吉尼斯世界记录啦,而且那种奋战精神与毅力(如王元院士所讲,“有人搞得倾家荡产”),难道不能使我们肃然起敬吗?
四、我们每个人都要平心静气地面对现实
说起平心静气来,这是笔者近半年的来经历和感想。想不通、看不惯、触景生情等等,时常发生,人之常情,社会之常态。然而,一旦冷静下来,还是平心静气地才能看清问题、发现问题,还是平心静气地才能解决问题,只有平心静气,才能认识和解决问题,只有平心静气地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才是正确处理问题的好方法。
1、哥“迷”们要平心静气
在我们中华大地上,在我们中华民族中,民间科学研究者、参与者、投入者,队伍相当庞大,是一支不可忽视的生力军,从这支生力军中走出去,现在成为什么“专家、权威”的人不计其数。然而,古今中外,多少民间探索者、研究者的成果在当时被“封杀”,甚至人被杀。想想这些,哥“迷”们要平心静气。因为有些成果、理论、思想、意志……,触犯了当时某些人的利益,违背了某个阶层的统治等等。如果不能以平静心态对待事件,不但伤害身心健康,还会使您无计可施。再则,如以先驱们为榜样,暂时地委屈算什么?留有青山在,不愁没材烧。只要有一颗为人类、为社会做贡献的心、精神、意志……,所有努力、奋斗就没有白搭,她必将结出硕果,光耀人间。而那些一时得逞者,将永远被钉在耻辱柱上。换一种说法,我们应该以我们特有的思维方式、探索问题的方法、思路、精神等等,平心静气地想想,如何能走出当前之困境。不平心静气,就不会有好办法,就不能产生新观念,怒发冲冠只能冲昏头脑,而无良策。
再一方面,人家不接受、不承认,也有人家的想法、道理。需要时间去思考、去验证等等。只要人家不肯放弃那种想法、道理,又不愿意与咱沟通,一直坚持下去,道路是人家自己选的,咱们拉也拉不回来,那也算是仁至意尽啦,只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就会心安理得。
哥“迷”们需要帮助,但是,不是强求帮助,需要自愿的帮助,需要理性的帮助。人生在世,无论谁,都离不开他人的帮助。没有他人的帮助,旅程必将更加艰难。科学工作者或参与科学工作的业余爱好者(以下统称为科学工作者),都应该以自己起步时的艰幸和伤痛等为鉴,关心、爱护、支持、扶持后来者,共同创造良性的科学探索、研究、发展、进步氛围,相互践踏等作法,不是科学工作者本色,有失科学工作者的尊严和人格。科学无终点、无止境,科学工作者就是这个征程中的拓荒者、开路者、铺路者,路铺好了,他们又献身于新的荒无人烟的荒凉之地,就这样前仆后继地代代相传。科学的发展与进步,必定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科学工作者是为人类发展、进步的奉献者。
任何科学工作者都要自爱,严肃地、科学地对待自己的探索、研究等,实事求是地发表成果,探讨归探讨,结论就是结论,不要混淆视听,夸大事实。否则,必将走向反面。要理解“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道理,还要想到自己可能存在考虑不周全的地方,或者走偏方向等问题。他人的评论、批评、反论等,应该理解为是对自己的帮助,是促使自己提高的妙方良药,是促进自己加深认识和深究的强心剂,是共同进步和双赢的最佳途经。正确地对待他人,至关重要。既然系科学工作,就应该尊重科学,以科学态度对待科学,不应该考虑什么个人的威信、颜面等不科学的东西。您的产品,只有在无懈可击条件下,才能站得住脚,才是精品。
2、偏见者要平心静气
偏见者类型有多种,大致为不理解、不了解和无知型等。在此敬请对科学探索、研究工作持有偏见者也要平心静气。无论您属于哪能种类型,都应该学习科学工作者的精神和毅力,学习他们的勇往直前的意志,要理解他们的艰难和困苦。当您能理解时,必然从中受益,不防试试看。科学研究不像体育、文艺等那么直观和可观性,科学研究可能一生没有成就,或是只有一、两个成果,多蛋者少之又少,况且科学发展到现在,浅层次的矿产已经很少见啦,必须花费很大气力和精力,才能寻找到矿物。然而,他们的所有努力和奋斗,无论是否探寻到矿产,都是对人类生存、进步和发展的奉献,是为人类幸福生活而奋斗的垦荒者,难道不值得我们敬佩吗?不应该理解他们吗?不应该支持他们吗?要知道,拓荒者血本无归,是常有的事。
3、专家、权威者要平心静气
敬请专家、权威者平心静气地想想,您们在起步时的艰难历程,您不会下生就是个专家、权威吧?您成为专家、权威,党和国家耗费了多少财和物,人民用血汗养活了您们。而那些民间科学工作者,没有拿党和国家的任何财和物,没有吸食人民的血汗,自食其力地奔波与劳碌,虽然不是科学工作的主力军,然而,确是一支不可被忽视的生力军。他们的奉献精神和忘我毅力,难道不能让我们肃然起敬吗?我们都是过来的人,我们的所有努力和奋斗,不都是为人类的生存、进步和发展而为之吗?怎能容不下同路者,使自己孤独地存活于世。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民间科学工作者是良师异友,他们的努力和奋斗,不知为科学探索与研究排除了多少雷区,他们开垦了多少不毛之地,相比之下,他们开垦的不毛之地要比主力军多得多,甚至是前人丢弃的荒地,他们也可能再次度光顾。他们不但没有与主力军们争食,反而为主力军提供了诸多食粮和保障,他们一方面要生产自救,另一方面还要支援前线,如同抗战时期的民兵和民众一样。
五、中华民族精神战无不胜
我们中华民族有一种坚贞不屈、不屈不挠和勇于牺牲的精神,然而,也有一种嫉妒之心,或者讲,生怕人家比自己强啦。一旦发现人家比自己强啦,不是采取愤然跟上,而是采取把人家按下,来显现自己。这是一个非常不理智、不道德和不聪明的举动。 因为这种做法,一方面没有提高自己,另一方面阻碍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最终结果必然伤害自己。中华民族的反抗精神,正好拟补了这种不足。如同民间故事所讲:把绿豆压在大石头下,绿豆照常生根发芽,而且把大石头顶翻。民族强胜,不但需要身体方面的健壮,更需要精神方面、意志方面的健康,和谐社会需要全民的的共同努力和奋斗。以我们中华民族的战无不胜精神,团结奋斗,使我们伟大的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之巅。
六、献身说法
笔者不到半年的经历,查阅了一些网友的贴子,同时也阅读了一些文件、资料,从中受益匪浅,思绪万千。开始有过愤愤不平,曾发表过过激言论。然而。静下心来仔细想一下,还是冷静处理为上策,要勇于面对现实,要学习先人的精神。现在发展到网络时代,是先人对后人的奉献,为我们提供了播种的园地和创造了机遇,只要种子播种下去,就会结出硕果,就是对人类事业的贡献,无论研究成果是否被认可,贡献是客观存在的,笔者已经不是第一次经历啦,重来一次又能怎样。只要我们的努力和奋斗能够服务于社会,对人类的进步与发展产生作用,在我们的良心上,还是能够找到平衡点的。只要能够冷静下来,一方面能够使自己找到平衡点,另一方面,也会找到被认可的途径或解决问题的方法,起码在促进科学进步与发展的进程中,留有自己的足迹,没有妄渡人生。网友们、哥“迷”们、科学工作者们,为人类的科学进步和发展,继续并共同努力与奋斗吧!黎明前的黑暗过后就是曙光,胜利在等着我们,胜利一定属于我们,人类期盼着我们的丰硕果实。
发表于 2010-3-15 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以科学态度对待哥德巴赫猜想


     要知道数学的理论基础!
 楼主| 发表于 2010-3-16 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科学态度对待哥德巴赫猜想

埋头搞研究,是科学工作者的通“病”,从而忽视了舆论的宣传工作。
 楼主| 发表于 2010-3-16 13:26 | 显示全部楼层

以科学态度对待哥德巴赫猜想

网友们的提问能促使研究者深思,现在笔者深有感触。在讨论1是否为素数方面,开始时只考虑奇数与素数之间的关系,现在已经深入到自然数上了。从而使定论更加牢固、客观。这就是:素数与合数互补涵盖了自然数,他们是相互对应地结为整体,如同奇数与偶数一样。如果没有充分理由定1为合数,那么,它只能归队,回到素数行列中去。这符合客观规律,也符合常规,而不是人为地将它定为什么。
发表于 2010-3-17 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以科学态度对待哥德巴赫猜想

言之有理。不能把研究哥猜与找所谓的素数规律混为一谈,也不要把研究哥猜与找所谓的大偶数联系在一起,大偶数能找完吗。素数的分布应该说是没有什么规律的,也就是不能用一个准确的数学公式(或函数式)来表达的,“没有规律”也是一种存在的客观规律,这就是素数分布的规律。楼主的其他观点本人完全赞成。雷明,2010,3,17于长安。
发表于 2010-3-18 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以科学态度对待哥德巴赫猜想

[这个贴子最后由申一言在 2010/03/18 11:04am 第 1 次编辑]

言之有理!?
哈哈!
      因为:
          Pn=[(ApNp+48)^1/2-6]^2=(√Pn)^2
          Qn=[(AqNq+48)^1/2-6]^2=(√Qn)^2
          2n={[Apq(Np+Nq)+48]^1/2-6}^2=(√2n)^2
      又:2n=Pn+Qn
    所以:
          (√2n)^2=(√Pn)^2+(√Qn)^2
     既;
            X^2+Y^2=Z^2.
                          踏破铁鞋无倪处,
                          寻来全不费工夫!
  
  n=1
  P1=[(1*1+48)^1/2-6]^2
    =(√49-6)^2
    =1^2=1"=[■]
             1"是第一个素数!!!!!
发表于 2010-3-18 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以科学态度对待哥德巴赫猜想


   1^2=1"=■,  是正方形的面积!不是自然数!!!!
 楼主| 发表于 2010-3-18 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以科学态度对待哥德巴赫猜想

谢谢谢谢两位的参与和支持。
发表于 2010-3-18 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以科学态度对待哥德巴赫猜想


     纯粹数学中存在重大错误是目前无法进展的根本原因!
     1.数学的理论基础没有!
     2.数论中的理论错误!
     3.数学家以及数学爱好者们仍然在用错误的理论!
这才是目前问题的症结!
 楼主| 发表于 2010-3-18 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以科学态度对待哥德巴赫猜想

需要有根有据的证明,哪能个错了,错在哪里,最好能以现在公认的数学去证明,或者结合地同时证明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数学中国 ( 京ICP备05040119号 )

GMT+8, 2024-9-23 06:36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