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990|回复: 17

科学智慧火花永放光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8-9 16: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科学智慧火花永放光芒!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22-8-9 16:11 | 显示全部楼层
科学智慧火花永放光芒!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8-9 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uikun-186 于 2022-8-9 17:15 编辑

一个好的概念就能化解数学难题,归根结底还是逻辑的思维

双筛法的概念定义:
【双筛法】的概念定义:
首先获得<N^1/2的素数集合P,然后用集合P里的这些素数元素进行:
第一筛:从区间[1,N]上的N个自然数中,依次筛去素数 P的倍数 nP;
第二筛:再从间[N,1]上的N个自然数中,依次筛去素数 P 的倍数 nP ;
这样得到了关于N/2对称分布的剩余素数的方法。
根据素数定理,我们至少能得到:[N/(lnN)^2]个剩余素数,
即至少有[N/(lnN)^2]个哥猜数,也就是r2(N)≥[N/(lnN)^2]个哥猜数。
r2(N)≥[N/(lnN)^2]的推导:
根据双筛法及素数定理可进一步推得:r2(N)=(N/2)∏mr≥[ N/(lnN)^2 ]≥1
对于共轭互逆数列A、B:
A:{1,3,5,7,9,……,(N-1)}
B:{(N-1),……,9,7,5,3,1}
显然N=A+B
根据埃氏筛法获得奇素数集合{Pr}:{1,3,5,…,Pr},Pr<√N,
为了获得偶数N的(1+1)表法数,按照双筛法进行分步操作:
第1步:将互逆数列用3双筛后得到真实剩余比m1
第2步:将余下的互逆数列再用5双筛后得到真实剩余比m2
第3步:将余下的互逆数列再用7双筛后得到真实剩余比m3

依次类推到:第r步:将余下的互逆数列再用Pr双筛后得到真实剩余比mr
这样就完成了对偶数N的求双筛法(1+1)表法数,
根据乘法原理有:r2(N)=(N/2)*m1*m2*m3*…*mr
即r2(N)=(N/2)∏mr
分析双筛法r2(N)的下限值:
第一步:先对A数列筛选,根据素数定理,
A中至少有[N/lnN ]≥1个奇素数,即此时的共轭互逆数列AB中至少有[ N/lnN ]个奇素数
第二步:再对B数列进行筛选,筛子是相同的 1/lnN ,
则根据乘法原理由此推得共轭数列AB中至少有:r2(N)≥[N/(lnN)^2]≥1个奇素数
这里是逻辑分析给出的:r2(N)≥[N/(lnN)^2]
【解析】
第一步:得出真值公式:r2(N)=(N/2)*m1*m2*m3*…*mr
第二步:对真值公式进行逻辑分析得到:r2(N)≥[N/(lnN)^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8-9 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uikun-186 于 2022-8-9 17:16 编辑

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每个大于等于9的奇数都是3+两个奇素数之和

                                      崔坤

中国青岛即墨,266200,
E-mail:cwkzq@126.com

摘要:

数学家刘建亚在《哥德巴赫猜想与潘承洞》中说:

“我们可以把这个问题反过来思考, 已知奇数N可以表成三个素数之和, 假如又能证明

这三个素数中有一个非常小,譬如说第一个素数可以总取3, 那么我们也就证明了偶数的哥德巴赫猜想。”,

直到2013年才有秘鲁数学家哈罗德贺欧夫格特彻底证明了三素数定理。

关键词:三素数定理,奇素数,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中图分类号:O156 文献标识码: A

Mathematical induction proves that every odd number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9 is the sum of 3 + two odd prime numbers

abstract:Mathematician Liu Jianya said in "Goldbach Conjecture and Pan Chengdong": "We can think about this problem in

reverse. Knowing that the odd number N can be expressed as the sum of three prime numbers, if it can be proved that one of

the three prime numbers is very Small, for example, the first prime number can always be 3, then we have proved

Goldbach’s conjecture for even numbers.” It was not until 2013 that Peruvian mathematician Harold Hoofgert completely

proved the three prime number theorem.

keywords:Triple Prime Theorem, Odd Prime Numbers, Commutative Law of Addition, Associative Law

证明:

根据2013年秘鲁数学家哈罗德·贺欧夫格特已经彻底地证明了的三素数定理:

每个大于等于9的奇数都是三个奇素数之和,每个奇素数都可以重复使用。

它用下列公式表示:Q是每个≥9的奇数,奇素数:q1≥3,q2≥3,q3≥3,

则Q=q1+q2+q3 根据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不妨设:q1≥q2≥q3≥3,

则Q-3=q1+q2+q3-3 显见:有且仅有q3=3时,Q-3=q1+q2,

否则,奇数9,11,13都是三素数定理的反例。

即每个大于等于6的偶数都是两个奇素数之和

推论Q=3+q1+q2,即每个大于等于9的奇数都是3+两个奇素数之和。

我们运用数学归纳法做如下证明:

给出首项为9,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Qn=7+2n:{9,11,13,15,17,.....}

Q1= 9

Q2= 11

Q3= 13

Q4= 15
.......

Qn=7+2n=3+q1+q2,(其中奇素数q1≥q2≥3,奇数Qn≥9,n为正整数)

数学归纳法:

第一步:当n=1时 ,Q1=9 时 ,Q1=9=3+q1+q2=3+3+3成立

第二步:假设 :n=k时,Qk=3+qk1+qk2,奇素数:qk1≥3,qk2≥3,成立。

第三步:当n=k+1时,Q(k+1)=Qk+2=3+qk1+qk2+2=5+qk1+qk2

即:Qk+2=Q(k+1)=5+qk1+qk2

即每个大于等于11的奇数都是5+两个奇素数之和,

从而每个大于等于6的偶数都是两个奇素数之和。

而这个结论与“每个大于等于9的奇数都是3+两个奇素数之和”是等价的

即:Qk+2=3+qk1+qk2+2=5+qk1+qk2=3+qk3+qk4,奇素数:qk3≥3,qk4≥3

故:Qk+2=3+qk3+qk4,奇素数:qk3≥3,qk4≥3

综上所述,对于任意正整数n命题均成立,

即:每个大于等于9的奇数都是3+两个奇素数之和

同时,每个大于等于11的奇数Q=3+p1+p2=5+p3+p4,(p1,p2,p3,p4均为奇素数)

结论:每个大于等于9的奇数都是3+两个奇素数之和,

Q=3+q1+q2,(奇素数q1≥q2≥3,奇数Q≥9)

参考文献:

[1]Major Arcs for Goldbach's Theorem. Arxiv [Reference date 2013-12-18]

[2] Minor arcs for Goldbach's problem.Arxiv [Reference date 2013-12-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8-9 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uikun-186 于 2022-8-9 16:18 编辑

r2(N^x)是增函数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8-9 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理论必须是体系性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8-9 16: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uikun-186 于 2022-8-9 16:43 编辑

下面文字摘自人民日报,1992.02.17刊文:
......哥德巴赫猜想不是一个弧立的数学问题。当年华罗庚教授倡导并组织研究这个难题,是有深邃的战略眼光的。因为它是带动解析数论、最终带动数学向前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如果孤立地看待哥德巴赫猜想,或把它当做一个数学游戏,可以随便猜一猜,那就偏了。
  目前看来,“1+1”这颗灿烂的“明珠”并非距我们“一步之遥”,而仍在遥远的“天边”,在用今天最先进的“宇航工具”都不易到达的地方。当代中外研究数论的专家终不能使“猜想”变为“定理”,实在不是由于他们不思努力、不想摘那“皇冠上的明珠”。数学理论有一个由粗到精的逻辑严密化过程,要靠长期的积累,有时会长达数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
按目前国际数学界的理论发展水平,看来在相当时期内是难以达到的。......“可以确信,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中,有待于将来出现一个全新的数学观念”。
  这,已成为中国数学界同仁的共识。
***********************
崔坤经过38年的艰苦卓绝,
人们终于看到了数理逻辑下的r2(N)≥1的一般性证明,看到了哥猜数的存在!
同时函数r2(N^x)是增函数的科学结论,化解了偶数趋向于无穷大时的不可知论,且得到了r2(N^2)≥N
在双筛法下,我们不但知道了r2(N)≥1,且知道了至少有:r2(N)≥[ N/(lnN)^2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8-9 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r2(8^6)/r2(8^5)/8=2628/488/8≈67%

r2(8^7)/r2(8^6)/8=14942/2628/8≈71%

r2(8^8)/r2(8^7)/8= 91492/14942/8≈77%

r2(8^9)/r2(8^8)/8= 567492/91492/8≈78%

r2(8^10)/r2(8^9)/8= 3634222/567492/8≈80%

r2(8^11)/r2(8^10)/8= 23783308/3634222/8≈82%

r2(8^12)/r2(8^11)/8=158575328/23783308/8≈83%

r2(8^13)/r2(8^12)/8=D(8^13)/D(8^12)/8= 536710100/79287664/8≈85%

r2(8^14)/r2(8^13)/8=D(8^14)/D(8^13)/8= 3680759328/536710100/8≈86%

r2(8^15)/r2(8^14)/8=D(8^15)/D(8^14)/8= 25522944188/3680759328/8≈87%

r2(8^16)/r2(8^15)/8=D(8^16)/D(8^15)/8= 178680063951/25522944188/8≈88%


这是科学技术进步的结果,

这是yangchuanju老师和愚工688老师辛苦的结果,

这是科学理论得到实践检验的结果!

这里再一次实践证明了崔坤定理的正确性:

x→∞时:

limr2(8^(x+1))/r2(8^x)/8=1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8-10 07: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好的概念就能化解数学难题,归根结底还是逻辑的思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8-10 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r2(8^17)=?据说计算机需要上百多个小时的计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数学中国 ( 京ICP备05040119号 )

GMT+8, 2024-4-20 20:32 , Processed in 0.07031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