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178|回复: 1

我看数学日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1-3 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看数学日记
作者:启东市紫薇小学 陈煜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570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指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去服务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以致用。数学日记无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或自己的语言表达思想方法和情感的机会。也让他们体会一下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我不知道我这个尝试能否成功,但我觉得至少可以激发一下他们用“数学眼光”看社会的兴趣,培养一下他们的“数感”, 进而激发他们热爱数学,学好数学,下面结合我的实践,谈谈我对数学日记的认识。
一、生活的桥梁
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新课程标准也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数学日记为是一座架起生活与数学的桥梁。通过写数学日记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和体验生活,激发用“数学眼光”看社会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感, 进而激发他们热爱数学,学好数学,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通过学生一篇篇的数学日记,我感到很欣慰,虽然有些日记还很稚嫩,但我发现这些孩子已经在用数学了,已经能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了。例如:学生在日记中写道:我的铅笔长大约是2分米,我走一步大约40厘米,从教室前门走到后门大约是12米;一包香烟10元钱,吸一支就要用掉5角钱。吸烟有害身体,而且浪费钱,我要让爸爸改掉吸烟的坏毛病;今天我帮爸爸买酱油,一瓶3元4角,我给营业员5元,她应该找我1元6角;星期天我和妈妈去买菜,虾20元一千克,我买2千克,就用20×2=40(元)……类似上面的日记很多,我只是举些例子,孩子的语言比我充满童趣。虽然这些日记质量不是很高,但由于这些知识的获得都是学生自己努力在生活中寻找的结果,因此,它使学生体验到成功,这有利于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通过记数学日记,学生能更多地从生活中获取了数学知识、增长了数学才能,又能把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应用于生活中去,所以在体会到数学的来源的同时,肯定会更加热爱数学与生活。

二、探索的源泉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如果能在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整个过程的基础上,让他们通过日记的形式反思整个学习过程,想想我学到了什么?特别要想想我是怎么学的?有助于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如:在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后,有同学这样写道:
“今天老师一上课,就神秘兮兮地在第一排的两位同学耳边嘀咕了几句,只见两位同学迅速站了起来,交换了位置。正当我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时,陈老师笑眯眯地问:“同学,刚才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没想到问题这么简单,于是同学们就七嘴八舌地说开了:“交换了位置,人还是没有变”“衣服也没有变”“还是一男一女”…….
两个人的重量的和不变(32+35=35+32);年龄的和也不变(10+11=11+10);身高的和也不变等等。接下去,陈老师又说:“看到这些算式,猜一猜有什么规律?”
“交换位置,和不变”,黄一嘉第一个叫了出来。
于是大家就开始举例来验证,有的举算式,有的根据实际生活来举例,真是五花八门。就这样,大家通过自己的猜想——验证——归纳发现了加法的交换律。今天这节课,连书都没用,大家就用自己身边的一些数据发现和验证了加法的交换律,怪不得老师常说“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还有一位同学这样写道:
“今天,在学习了加法的交换律后,老师布置了这样一个问题:“除了加法外,在“-”“×”“÷”这几种运算,会不会也有这样的规律呢?”于是我就用上课时学到的方法“猜想——验证——归纳”进行试验。
先试减法吧。“交换位置,差不变”12-5=7,5-12不行,肯定不对。
再试乘法吧。
1×3=3×1
2×3=3×2
12×5=5×12
……
看来,有门了!再举个实际例子试试。…….两个因数相乘,交换这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再试一试除法吧……..
上面两位同学通过写日记,又一次经历了“猜想——验证——归纳”的学习过程,特别是第二位同学还能用学到的方法去发现乘法的交换律,如同一个真正的数学家在探索数学奥秘,在尝试中获得了成功,在成功中体验了快乐。
三、交流的平台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老师通过学生的数学日记,沟通老师与学生的交流,和谐师生关系,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记得第一次让学生尝试写数学日记,45个同学大部分都是写“有趣的数学课”“我喜欢数学”的话题,甚至还有一个学生画了一幅画,题目更是豪情万丈——“堂堂中国人,一定学好数学”,也有的把我上的课说得是如何如何地好。直把我捧得晕乎乎的。只有一位同学这样写道:“老师生气地瞪着我,我觉得我又没做小动作,我没错。”
居然还用了个“瞪”字,看到这样的话,我不由得想起当时的情景:那天,他的同桌因为上课不专心,我提问时他支支吾吾地答不上来,他呢,在旁边笑眯眯的,也不知嘀咕些什么。于是,我便……(事后我才了解到,他当时说了这样一句:“怎么样,不认真听,吃亏了吧!”)怎么办呢?再……但转念一想,这位同学既然能把心里话写出来,至少说明了他是信任老师的、相信老师的。如果我不分青红皂白地批评了他,那以后谁会给我写真话呢?
第二天,我特地利用一段时间,说:“同学们,昨天的日记中有同学向我提出了抗议”(刚说到这儿,同学们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似乎都在猜谁会这么大胆,只有写的那位同学低下了头,一副挨批的神态)。顿了一顿后,我接着说:“我真的这么可怕吗?现在我就向这位同学道歉,而且我还要特别感谢这位同学,他有勇气提出来,是信任老师的表现,他把老师当成了朋友,我很高兴。希望有更多的同学把老师当成你最知心的朋友。”
于是,数学日记拉近了我与学生的距离,拓宽了我与学生交流的空间,成了我与学生交流的绿色通道:
如《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这一内容的教材编排化了好几个课时,几节课下来,就有学生在日记上这样写道:“一连几天都是上计算课,除了递等式还是递等式,真没劲!”
再如:在上了《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一课后,有同学在日记中这样写道:“真想不到,数学课上还能用计算器,真方便。”也有同学这样写:“今天,老师让我们用计算器把一些分数化成有限小数,真是一个创举!不知考试时能不能带计算器?”
数学日记就如同是一面镜子,折射出我的教学,折射出学生对我的态度,他时刻提醒我要不断地了解学生,改变自己。
四、创新的火花
创新思维需要时间,只有学生拥有了自由支配的时间和主动探究的心态,才能真正发挥创造力。由于受课堂40分钟的局限,很多学生有新的想法、新的发现得不到及时地反馈。因此,通过数学日记这个载体能及时地发现同学思维过程中的闪光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如:大家都很熟悉的“树上有10只小鸟,猎人射了一枪,树上还剩几只鸟?”课上大家都很赞同还剩1只被打死的鸟,其余的9只飞走了。但在日记中很多同学对这题产生了疑问,有的写道:“我认为还剩3只,一只被射死了,还有两只还没会飞呢!”有的写道:“我认为还剩0只,被打死的那只被打猎的人拿走了。”有的写道:“我认为还剩3只,一只是被打死的小鸟,另外两只是它的爸爸和妈妈,正在哭泣呢!”有的写道:“我认为还剩下10只,猎人用的是无声手枪。”……
五、成功的乐园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成功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数学日记是儿童体验成功的乐园,它可以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发展,使每位学生体验到欢乐、体验到成功。当学生写出自己的日记后,教师要尽量寻找某一优点加以表扬,如你会把所学的数学运用生活中去了、你写的日记进步真大、你真了不起、你是小小数学家、你有自己的想法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等等,带着这些鼓励学生更喜欢写数学日记了。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读自己的日记,有利于学生们取长补短,获得更多的信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有利于增加他们的自信心,信心源于日常生活中成功体验的不断积累,让学生从老师的评价中享受成功的体验,在同学互评、自评中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平时老师还应及时修改有一定思想的日记组织投稿,当学生看到自己的名字出现在报刊杂志上时,我们看到的将是他最灿烂、最自信的笑容,那时的情景一定会让他终生难忘的。
发表于 2007-12-13 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数学日记

呵呵,好东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数学中国 ( 京ICP备05040119号 )

GMT+8, 2024-9-23 14:25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