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498|回复: 14

主题:关于“哥德巴赫猜想”证明的申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4-12 16: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曹忠东在 2005/04/12 04:04pm 第 1 次编辑]

郑重声明:本人如有欺骗意图,愿意接受国家法律惩处。
各位前辈、各位专家、各位同仁:
你们好!
首先声明:本人一直对众多前辈、专家、学者心存敬意,没有任何否定他们在攻克难题方面所做出的杰出贡献之意。而是将解难题比喻为:众人在迷宫中竞赛,而获胜者未必是马拉松冠军或世界短跑名将,虽然他们具备了举世公认的超凡能力。关键要看我们是否能找到最快捷的出路,尤其是对于那些著名的难题。
从第一次尝试证明“哥德巴赫猜想”起,我始终坚信没有解不开的难题,即使目前解不开,将来必定会有人解开。
也曾在网上听有人说自己证出了“哥德巴赫猜想”,却被专家否定之事,后来看到专家说明因为很多人没有数学基础,与他们解释不清。我相信专家的说法,同时也想表达我的看法:
1、爱迪生是举世公认的发明家,可他连小学都没能毕业,谁又能否认他对人类的巨大贡献?
2、贝多芬在丧失听力的情况下,写出了《命运交响曲》,而众所周知音乐是最主要是通过听觉才能引起心灵共鸣,从而产生各自不同的感受;失聪者连声音都听不到,更何况作曲?
3、当年贝尔已经研制出电话,当他将发明成果公布与众,却被当时著名的物理学权威(我很敬重他,在此隐去姓名)嘲笑为异想天开。
4、如果将高等数学比为音乐中的五线谱,初等数学比为简谱(也许比喻不恰当),同样一首歌,即使是《阳春白雪》,只能被识五线谱的人唱出?
5、我无意与前面提及的大师相比,只想说明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很多,衷心希望在科技如此进步、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社会开明昌盛的今天,不要让国人经过不懈努力所研究出来(很可能成立)的成果,最后落到别国的名下,再通过历史学家考证出:我们曾比他们提前XX年已经证明出来“哥德巴赫猜想”!
现敬请各位热心、关心祖国科教事业的知情人士,回信告知相关的申报程序及需要的格式材料,具体由什么部门主管?(是否必须打印?有没有专用表格?如果发送Office2000的word格式电子文件能否接受?能否正常打开?因为其中有很多证明过程使用了Office公式编辑器才能写出正确的形式,而且听说相关审查程序非常严格,但我不清楚.)
谢谢!
我曾尝试用二进制、八进制、九宫格、门捷列夫周期、质数分布规律、质数在数列中的概率、质数表达式、图解法等多种方法证明“哥德巴赫猜想”,但都被自己验证不可行,或是存在漏洞。
最后终于通过将偶数分组,找出内在规律并用数学归纳法加以证明,再用反证法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目前经本人多次检验,证明过程没发现漏洞,因此恳请各位帮忙联系相关部门给予审查为盼!
再次感谢各位的鼎力帮助!
联系方式:
E-mail:  dong_cz@yahoo.com.cn   
Tel:     1332 332 5020  (天津)

附件:(证明过程片段)
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
哥德巴赫猜想:在自然数范围内,任何大于2的偶数,都可以分成两个质数的和。(引自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12.《中学数学辞典》;统一书号:17202.4)
质数:在自然数中,除了1和该数自身以外,如果不能被其他任何正数整除,则称为质数-也称素数。(同上)
由于自然数为无穷数列,我们通常将偶数的表达式写为:2n(n为正整数,以下用N表示,即n∈N),将奇数的表达式写为:2n+1(n∈N)。
根据“哥德巴赫猜想”给定的条件,因此以下证明中的偶数均是在自然数范围内进行,且2n>4,(n∈N)。
……
偶数4为特例:4=2+2。因为只有4能被拆分为偶数形式的质数之和:2+2。
∵自然数和质数均为无穷数列,
∴下面先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各奇数组包含的规律,再用反证法证明“哥德巴赫猜想” 。即:假设当m=k时,该偶数不能分成两个质数之和,从而推导出错误结论(或求解出在给定条件下该偶数存在),即可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正确性(或是错误)。
……
发表于 2005-4-12 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主题:关于“哥德巴赫猜想”证明的申报

我提示你读读我的《原理》,已经贴了过来,但是点击数提示我,看来没有什么认真阅读领会的读者,你如果读懂了,理解了,正确的证明哥猜的成果必然就产生了。
发表于 2005-4-15 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主题:关于“哥德巴赫猜想”证明的申报

直接公布在这个论坛上,另外可以向中国科技论文在线投稿,要小心,很难采用。不读懂陈景润的论文,几乎不可能证明这个重大难题。
 楼主| 发表于 2005-4-16 23: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主题:关于“哥德巴赫猜想”证明的申报

[这个贴子最后由曹忠东在 2005/04/16 11:48pm 第 1 次编辑] 看到回帖,知道确实有众高手潜心此道,而且看了我在<求助>中的浅见,我很高兴!我曾经说过:用数论证明应该会更好,但同时也舍弃了许多很关键的表达式.它们在推导内在规律时非常关键! 其实,许多有前辈也许尝试过用初等代数方程来解"哥猜",(没有具体考证)但可能也遇到同样的问题:不管怎么证,总是左式=右始终成立,无法往下推理. 而且自国外专家使用"9+9"之后,许多著名学者公开表态:没有比这更好的方法.这样导致了定性思维,大家都按照这一条明路一直向前.这种说法本身就不十分科学.甚至还断言全球只有几个有此能力,无疑更增加了哥猜的神秘,同时也为自己留下后路.1.非国军无能,而是共军太厉害.2.令众多业余爱好者望而生畏,巩固了自己的地位.(纯属个人调侃) 你们回想接触过的问题,只有一种解法的有几道?是否尝试过其他方法?我喜欢找更简便的. 它之所以成为猜想,就因为已知条件太明显,证明时能直接用上的都行不通.(仅代表我的体会),所以我们必须找到潜在的规律并证明它成立,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推理.困扰多年,偶然发现之后,才感觉原来就是一层白纸,所谓难者不会!现在我开始尝试用此思路证明费马,目前还不知能否可行. 再次感谢大家回帖,还望赐教! 在完成证明之后,发E给相关机构,无回音.才上网求助,偶尔发现有几位的证明方法与我很接近,只差一步,真是藏龙卧虎!
 楼主| 发表于 2005-4-16 23: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主题:关于“哥德巴赫猜想”证明的申报

我并非否定前辈和专家们的成绩,反而非常敬重,否则何必费力要求他们认证?况且这也是各民族倡导的传统美德。但反观之,不破不立,如果没有突破,只怕现在我们还要背着书箱,满嘴之乎者也;更甚者或许还要披着树叶,舞动着上肢敲击胸膛,鼓足全身力气,喉结只能发出“啊——”“哦——”这样简单的音符。因为最先发出音符者用行动示意模仿者们,你们不可能发出比这更难的声音!
其实,科学探索最要紧的是拥有一颗平常心,这样才能够客观的观察和分析。如果不屑于比自己地位、学历差的,那么他可能只会束缚了自己。
也许从绘画来说,越抽象事物的越能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但那毕竟是艺术。而且记得有个故事大概是说:两个著名画家比赛,让众人评判看谁的画更高明;甲画了一朵牡丹,引得蜂蝶盘旋(有没有用香料没有交代),众人称奇;当他得意的去揭开乙的画布时,却惊呆了:那盖布竟然是画的,而且瞒过了近在咫尺的他的眼睛。
所以说:平淡未必平凡!老一辈科学家曾告戒: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更何况拒人于千里?
也许有人看过我前两次发的帖子之后会说:你的比喻还能说的通,但远离现在,而且与数学风马牛不相及,只是口舌之能。
可是我想表达的意思是:如果我们尊崇的专家们不能正视现实,将来某天,当你也证明出来的时候,会遇到同样甚至更大的阻力。
好了,下面我们做两道比较实际的挑战问题:(其实想通后非常简单,如果有专家感兴趣,欢迎加入!更希望能在回帖时注明自己是否专家。以回帖先后判定谁赢,这样更能证明专业和业余的真实差距。但此前已经知道答案者最好观战,或只回复不知道的那道题,以确保公平,我真心希望如此!直到有答对者为止,即公布比赛结果,视多数要求同时或分题公布)。
1.老师在讲桌上放了一块完整的砖,一把直尺,规定:不允许用公式计算(不考理论,只考能力),谁能答出该砖所包含的最长的长方形的对角线是多少?怎么测?
2.现有三物:一根绳子,一个已知半径的圆木板和一个已知球径的球体,怎样计算绳子的长度?(肯定要用公式)
发表于 2005-4-17 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主题:关于“哥德巴赫猜想”证明的申报

素数基本定理,你们的证明太麻烦了。之前我以为1+2是用许多知识证明的。但自从
我把自然数分配后原来如此。
发表于 2005-4-17 15: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主题:关于“哥德巴赫猜想”证明的申报

自然数分配后,就容易多了。你们的证明太麻烦了。还有,我可用
sin(180/n)+1+(根2除2)=cos(180/n)(1+根2除2)来反对《角不可三等分》
的误解,我还真的把角三等分(尺规作图)。你们一定不相信。
请来信——广东普宁城东中学高三(6)班——沈建丰。邮编:515300
电话:0663-2163049 没骗你。
发表于 2005-4-17 15: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主题:关于“哥德巴赫猜想”证明的申报

自然数分配后,就容易多了。你们的证明太麻烦了。还有,我可用
sin(180/n)+1+(根2除2)=cos(180/n)(1+根2除2)来反对《角不可三等分》
的误解,我还真的把角三等分(尺规作图)。你们一定不相信。
请来信——广东普宁城东中学高三(6)班——沈建丰。邮编:515300
电话:0663-2163049 没骗你。
另外请证明n!-1为素数。
发表于 2005-4-19 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主题:关于“哥德巴赫猜想”证明的申报

关于尺规作图等分线段的问题,我曾尝试过,只要直尺上有一确定的点即可。关于等分角,我想应该也可以吧
 楼主| 发表于 2005-4-22 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主题:关于“哥德巴赫猜想”证明的申报

两道比较实际的挑战问题:
1.老师在讲桌上放了一块完整的砖,一把直尺,规定:不允许用公式计算(不考理论,只考能力),谁能答出该砖所包含的最长的长方形的对角线是多少?怎么测?
2.现有三物:一根绳子,一个已知半径的圆木板和一个已知球径的球体,怎样计算绳子的长度?(肯定要用公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数学中国 ( 京ICP备05040119号 )

GMT+8, 2024-6-7 08:38 , Processed in 0.09472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