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cuikun-186

中国人,中国梦,卷起中国风,旌旗招展在珠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9-16 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形式逻辑学”是关于“形式逻辑”即传统逻辑的概念、范畴、规律的学科体系。
所谓“形式逻辑”就是指传统逻辑,狭义指演绎逻辑,广义还包括归纳逻辑。由于本质上“形式逻辑”
是知性逻辑,所以现代数理逻辑没有超出“形式逻辑”即传统逻辑的范畴。 [1]
所谓逻辑是思维的规律,逻辑学是关于思维规律的学说,思维规律是思维内容与思维“形式”的统一。“形式”逻辑也是从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上来研究思维规律的学说,因而决不是什么纯“形式”的逻辑。正好像传统把概念说成是思维的“形式”是混淆了概念和语言一样,把传统逻辑说成是思维“形式”的学说是混淆了传统逻辑和语言学。如果像马克思说的,只有语言才是思维的“形式”,那么,只有语言学才是研究思维的“形式”和“形式”的规律(如语法规则)的学说。而传统逻辑一开始就不是什么“纯思维形式”的科学。传统逻辑的创始人亚里士多德认为判断的主词和宾词的联系就反映了事物之间的客观关系,列宁说他的逻辑学是寻求、探索,它接近于黑格尔的逻辑学。后来传统逻辑的发展,与其说被“形式”主义化了,还不如说是被歪曲化了。因为,根据恩格斯的传统逻辑和辩证逻辑的关系是初等数学和高等数学的关系的比喻,可以认为辩证逻辑(对称逻辑是辩证逻辑发展的高级阶段)研究人的认识的理性阶段的规律,传统逻辑则研究人的认识的知性阶段的规律。超出了传统逻辑的适用范围,把传统逻辑应用到整个人类认识的过程,使它成为诡辩的工具并陷入悖论是并不奇怪的。黑格尔之所以认为传统逻辑可以成为诡辩工具,是因为黑格尔把传统逻辑和形而上学混为一谈,从而把传统逻辑的局限性绝对化了。但正好像超出了真理的应用范围,把真理变成谬误并不等于真理本身就是谬误一样,超出了传统逻辑的适用范围,把传统逻辑变成诡辩的工具也不等于传统逻辑本身就是纯“形式”的东西。以上内容摘自:陈世清著:《经济学的形而上学》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1.2第2版 [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9-16 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数理逻辑属形式逻辑形式上符号化、数学化的逻辑,本质上仍属于知性逻辑的范畴。数理逻辑又称符号逻辑、理论逻辑。它既是数学的一个分支,也是逻辑学的一个分支。是用数学方法研究逻辑或形式逻辑的学科。其研究对象是对证明和计算这两个直观概念进行符号化以后的形式系统。数理逻辑是基础数学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虽然名称中有逻辑两字,但并不属于单纯逻辑学范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9-16 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任在深 于 2021-9-16 10:31 编辑

  楼主| 发表于 2021-9-16 08:26 | 只看该作者
根据崔坤定理:r2(N^2)≥N
***********************************************************
    根据xx腚里,都是稀屎!
    因为他没有素数单位定理!(真实的符合大自然法则的)
    没有第n个素数单位表达式!
    所以只能如此定义!(腚里都是稀屎)
    因此所谓的证明无效!作废!!

点评

呵呵,尿都尿不利索的瘸驴,少来骂人,快滚吧!!!  发表于 2021-9-16 11:04
呵呵,瘸驴总是出来拉稀,快滚吧!你尿都尿不利索!!!哈哈哈!  发表于 2021-9-16 10: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9-16 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任在深 于 2021-9-16 10:40 编辑

丑媳妇怕见公婆!
鬼怕见鬼王钟馗!
歪门怕见了正道!
人间正道是沧桑!!
                             别再继续丢中国人的脸了!
                             别再继续做美梦了!
                             否则阴风四起?鬼哭狼嚎!!

点评

你的哭声如厉鬼!!!啊,太可怕了!!!哈哈哈!!  发表于 2021-9-16 10:56
你哭的太厉害了,伤肝啊!  发表于 2021-9-16 10: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9-16 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cuikun-186
你的哭声如厉鬼!!!啊,太可怕了!!!哈哈哈!!  发表于 2021-9-16 10:56
cuikun-186
你哭的太厉害了,伤肝啊!  发表于 2021-9-16 10:56
****************************************************************
你哭的日子在后面那!

点评

你不是哭的黑悲伤吗?哭吧!  发表于 2021-9-16 11:3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9-16 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旌旗招展在珠峰!  ...
*****************************
摔到峰低不吭声?------------没气了!

点评

你只能苟延残喘了!!!!  发表于 2021-9-16 11: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9-16 11: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uikun-186 于 2021-9-16 06:08 编辑


根据崔坤定理:r2(N^2)≥N

则有:


r2(400)=r2(20^2)≥20

r2(400)=28

r2(10000)=r2(100^2)≥100

r2(10000)=25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9-16 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cuikun-186
你只能苟延残喘了!!!!  发表于 2021-9-16 11:22
*********************************************************
你懂数学吗?
你知道?
什么是一元函数,二元函数......n元函数吗?
什么是一次,二次,三次方程吗?
不知道!
跟你师娘学好了再来!
免得丢你师娘的脸?
你师爹也不会高兴的!!

点评

瘸驴快滚吧!  发表于 2021-9-16 12: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9-16 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给hajungong先生的第二封公开信
hajungong57141先生: 您好!
参加"世界一流难题"的学术讨论是一件很有意义 的亊情.要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可在百度,腾讯点击: "王元杨乐评论离散数学" 注意到: 杨乐先生说: "如果靠加加减減和微积分去解决,无论花多少时间,也绝对搞不出哥德巴赫猜想."而多少年来本吧的讨论中很少有人脱离"加加减减和微积分"的范畴,也很少有人用王元先生的覌点: "离散问题用离散方法处理为妥."
在哥徳巴赫猜想吧讨论中,崔坤与hajungong57141的争论已经多年,涉及到了一个重要的问题"什么是数学证明?". 如果,崔坤的命题是:若 r2(N)为將偶数N(N是大于等于6的偶数)表为素数之和的表示法个数,则 r2(N) >0. 我认为这是一个真命题. 而hajungong141认为崔坤的方法是循环论证(即伪证).亊实上,解决这个争论很简单,只要崔坤能证明: 若 r2(N)>0 ,則r2(N+2)>0.证明过程是通过演绎法计算的(其本质是证明 r2(N)是可递归的). 如果成功了,我们將是崔坤的坚定支持者. (请注意: 中国预印本.数学序号: 1286文第86--92页,已经证明了 r2(N) >0 使用的核心方法是: (1)用中国剩余定理分层构造了与自然数集合一 一对应的代数系统. (2)用列向量集合Gn和GN(*)构建幂集代数(也满足布尔代数),利用了集合论的演绎算法. (3)用埃氏筛法判定至少有一对正整数之和就是"素数之和.". (4)作者定义的分量同余及非分量同余关系将 (1),(2),(3)链接起来.).
为使我们的泱泱大国能成长为数学強国,为此建议数十万数学师生积极参与这埸学术讨论.希望中科院能关注,引导以及预印本的管理者能提供搜索原文的便利.
致以 敬礼!
您们的朋友 吕渊 2020年04-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9-16 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任在深 于 2021-9-16 12:16 编辑

吕渊 2020年04-07
************************
看来?
一口说不明,
两口也讲不清!
三口知味道!!
臭豆腐加味精?!!
请回答:你懂数学吗?
你知道?
什么是一元函数,二元函数......n元函数吗?
什么是一次,二次,三次方程吗?
不知道!
跟你师娘学好了再来!
免得丢你师娘的脸?
你师爹也不会高兴的!!
你要回答不出?
“数学”她只能是你梦中的情人了!
(不是在考你,只是在科普!)

点评

看你是耄耋之年了,今后不和你一般见识了,刘忠友,你随便吧!  发表于 2021-9-16 12:43
瘸子快滚吧!  发表于 2021-9-16 12: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数学中国 ( 京ICP备05040119号 )

GMT+8, 2024-11-16 21:19 , Processed in 0.17773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