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868|回复: 0

“文明互鉴”年度大展珍稀文献展品一窥|《几何原本》的三代同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0-29 23: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明互鉴”年度大展珍稀文献展品一窥|《几何原本》的三代同堂

原创 周仁伟  上海图书馆

导语

2020年11月2日至22日,上海图书馆将在第一展厅举办题为“文明互鉴:上海图书馆徐家汇藏书楼藏珍稀文献展”的馆藏文献精品展。本次年度大展以中西文化交流为主题,通过文献展现人类文明的互学互鉴与交流交融,将展出共计104种珍稀文献。

在展览开幕进入倒计时的这一个月里,我们将挑选部分与展览相关的馆藏文献,通过这些文献背后的故事,从不同角度带您提前一窥本次年展。本期是开展前的最后一期预告,带来的是三本不同时代的《几何原本》,它们记录了中外文化交流史上一段跨越两百多年的佳话。

《几何原本》的三代同堂

《几何原本》作为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早已为众人所熟知,然而徐光启与利玛窦短短数年的交往远不是这个故事的全部内容,《几何原本》的传译过程足足跨越了两百多年的时光才真正完成,本次展出的三部不同时代的《几何原本》记录了这一段文化交流史上的佳话。

1


拉丁文《几何原本》

故事的开端要从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开始讲起。欧几里得是一位古希腊学者,他所处的年代大约与孟子、庄子相近。《几何原本》是欧几里得最重要的传世作品,是古代几何学的集大成之作,对之后的欧洲科学,乃至欧洲人思维方式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传世的欧几里得《几何原本》共有十三卷,而有意思的是,利玛窦和徐光启都说过《几何原本》有十五卷,那多出的两卷是哪里来的呢?这里,另一个重要角色登场了。


克拉维乌斯

出生于巴伐利亚的克拉维乌斯是十六世纪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是“格利高里历”的奠定者之一。顺便说一句,“格利高里历”又叫做“公历”,没错,就是我们平时在用的历法。整理古代名著《几何原本》也是克拉维乌斯的成就之一,他不但为这部书作了详细的注释,还增补了两卷新的内容,于是有了十五卷的《几何原本》。他1565年开始在罗马讲学直至去世,在他的弟子当中就有一位意大利人将十五卷《几何原本》带到了万里之外中国。这个年轻人在具备扎实的西方学术根底的同时,又努力勤奋的学通了汉语,还为自己起了一个中文名字:利玛窦。

2


徐光启与利玛窦

利玛窦很可能是第一位对中国文化有着真正的了解并且得到中国主流知识阶层认可的欧洲人(相比之下,与他同时学成汉语的葡萄牙传教士罗明坚在这方面的突破还相当有限,更早的交流则更为肤浅)。他成功的秘诀在于他发现了一条新路。他并不急于开拓传教事业,而是凭借天文、地理、历算方面的才学,以及对儒家思想表现出的极大兴趣,打开了与中国士大夫阶层交往的通道,并沿着这条新路一直走到北京,天子脚下。他以学识折服当时的名士乃至高官,成为公卿权贵们争相结交的“西儒”,来自上海的士大夫徐光启因此进入了他的朋友圈。

接下来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利先生与徐文定公交往的故事了。徐光启是一位既有才华又有抱负的人物,从水利农桑到行军打仗他都十分关注,典型的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的传统士大夫。他对利玛窦的学识十分仰慕,并且敏锐地察觉到数学方面的知识对解决我国长期以来在天文观测、历法推算中遇到的问题会有极大的帮助。于是利玛窦推荐了自己老师的大作,盛赞自己的老师“丁先生”在几何学领域可谓独步当世。这位“丁先生”就是克拉维乌斯,因为这个名字在拉丁语中有“钉子”的意思。利徐二人在达成共识后就开始了翻译工作,但是由于各方面条件有限,最终只完成了十五卷《几何原本》前六卷的翻译,刊行于1605年。利玛窦于1610年去世,徐光启之后虽然依旧热心西学,翻译撰述终身不倦,但中文《几何原本》暂时停留在了六卷本。


利序论及丁先生处

3


伟烈亚力

两百多年一晃而过,当中国的对外交流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同样是来自两个世界的两位学者在徐光启的故乡上海相遇了。英国传教士伟烈亚力1847年来到上海,在华三十年,对中国文化抱有极其浓厚的兴趣,成为了汉学领域的专家并且收藏大量珍稀文献,后来捐赠给了亚洲文会北华支会上海图书馆。李善兰是浙江海宁人,出身世代书香的家庭,精通数学,有《方圆阐幽》《对数探源》等著述。


李善兰

1852年李善兰来到上海,在墨海书馆结识了伟烈亚力。两个人也是一拍即合,决心完成利徐二人未竟的事业,经过数年的努力,终于在1858年刊印了《几何原本》后九卷。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有着重要的象征意义的《几何原本》的故事,到这里才算画上了一个句号。


后九卷几何原本1858刻本

在本次展览中,我们从馆藏的珍稀文献中选出了三种具有代表性的《几何原本》:1591年科隆出版的拉丁文十五卷本,清代的手抄六卷本,以及存世量极少的1858年后九卷初刻本,可谓《几何原本》的三代同堂,以此纪念在“会通中西”的过程中做出过贡献的中外前贤们。


傅兰雅翻译的《代数学》

(周仁伟 上海图书馆馆员)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数学中国 ( 京ICP备05040119号 )

GMT+8, 2024-4-18 12:48 , Processed in 0.08691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