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631|回复: 0

四论华罗庚的《从杨辉三角谈起》 ——李冶的《测圆海镜》 倪则均,2015年2月15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2-16 05: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既然华罗庚的这本小册子要从杨辉谈起,那么,由于杨辉是那时南方数学的代表人物,因此就不能不讲到那时北方数学的代表人物——李冶。既然我们已经介绍了中国数学史上,唯一的一位误入仕途的数学家,那么,我们就不能不大书特书中国数学史上,唯一的一位抛弃仕途的数学家,因为他们俩人的思想境界是完全不同的。既然我们已经论述了秦九韶的“正负开方术”,那么,我们就不能不更为深入的去探讨李冶的半符号代数,更何况这是康熙“代数东来说”的依据。
1,一位抛弃仕途的数学家。
李冶(1192—1279)河北栾城人,1230年考中金朝进士,调任钧州知事。1232年金被元灭,按照常规李冶仍有资格可以在元朝继续当官。然而,李冶却从此彻底抛弃了仕途,隐居山西崞县潜心研究数学。1251年,移居河北封龙山聚徒授课,自称“龙山老人”,山上有封龙书院藏书颇丰,众多文人隐士出没其间,坐而论道不亦乐乎,这是一种神仙过的日子,当然再也不肯去做官了,怎能再为五斗米去折腰!
李冶认为数学虽然奥妙无穷,,却是可以认识的,他说:“谓数为难穷,斯可;谓数为不可穷,斯不可。何则?彼其冥冥之中,固有昭昭者存。夫昭昭者,其自然之数,其自然之理也。” 李冶非常重视数学在认识自然中的重要性,他指出:“数一出于自然,吾欲以力强穷之,使隶首复生,亦未如之何也已。苟能推自然之理,以明自然之数,则虽远而乾端坤倪,幽而神情鬼状,未有不合者矣。”在数学学习上,他提出了三个境界:“积之之多不若取之之精,取之之精不若得之之深。”
李冶一生热爱科学,追求自由,绝不负辱求名,他不迷信名家,敢于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他是通儒出身,有一套政治主张,却不愿意做官。对于当时所盛行的新儒学——程朱理学,李冶毫不客气地评击了他们的错误,他明确指出,在朱熹的著述之中:“窒碍之处亦不可以毛举也”。我国的宋代,是儒家的“数术”开始恶性膨胀的初期,他们将科学研究看作是“玩物丧志”,把数学说成是“九九贱技”。
在中国数学史上,似乎只有李冶敢于站出来,与儒家的“数术”展开激烈地正面交锋,也只有李冶才会具有能够据理反击儒家“数术”的资本。李冶一生执著地追求真理,不为闲言碎语所动摇,他在《测圆海镜序》中说:“览吾之编,察吾苦心,其悯或者当百数,其笑我者当千数。乃若吾之所得则自得焉耳,宁复为人悯笑计栅哉?”李冶以自己的毕生心血,在中国数学史上,写下了感人肺腑的一页,摧人泪下的一页。
2,李冶的半符号代数。
李冶的《测圆海镜》是1248年写成的,比秦九韶的《数书九章》只是晚了一年。李冶的《测圆海镜》是他从1232年隐居山西崞县后,花了十六年时间潜心研究数学才写成,而秦九韶的《数书九章》,只是利用了三年的守孝空闲所写成。秦九韶的“正负开方术”,只是《数书九章》“田域”类里的部分内容,一共只列出了26个方程,而李冶的《测圆海镜》则是一部研究代数问题的专著。
李冶的《测圆海镜》,可以说也是一部关于“天元术”专著。该书把勾股容圆问题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讨论了在各种条件下,运用天元术求圆的直径的问题。卷一的圆城图式是全书的出发点,书中的题都和这一图式有关。由于摆脱了几何思维的束缚,李冶在方程理论上取得了许多进展。第一他改变了传统的把常数项看作正数的观念,也打破了秦九韶的“实常为负”的规定。第二李冶已能利用“天元术”,熟练地列出各类高次方程,赋予了未知数纯代数的意义。第三李冶解决了化分式方程为整式方程的问题。第四李冶掌握了可以降低方程次数的“换元法”思想。
据说是北宋的蒋周,在其《益古集》中最早创立了“天元”概念。后有李文一的《照胆》,石信道的《钤经》,刘汝谐的《如积释锁》,李思聪的《洞渊九容》等著作均对“天元术”进行了一定阐述。如果说秦九韶的“天元术”,主要来自于民间高人的传输,那么,李冶的“天元术”,则要完全依靠他自已象蜜蜂一样,不辞劳苦飞到民间去采集花粉酿成蜂蜜。
李冶在他的《敬斋古今黈》卷三中就有记载说:“予至东平得一算经,大概多明如积之术。以十九字识其上下层数曰:“仙(x9)、明(x8)、霞(x7)、汉(x6)、垒(x5)、层(x4)、高(x3)、上(x2)、天(x1)、人、地(x-1)、下(x-2)、低(x-3)、减(x-4)、落(x-5)、逝(x-6)、泉(x-7)、暗(x-8)、鬼(x-9)。”
由于《测圆海镜》里的内容很深,一般粗知数学的人不易看懂,因此,李冶于1251年,也就是《测圆海镜》发行后的第三年,李冶又出版了一本《益古演段》。《益古演段》是一部普及“天元术”的通俗读物,也是李冶研究蒋周《益古集》的心得笔记。对于一些代数方程,《益古演段》往往采用新旧二术并用的方法予以解释,新术是他的代数方法——天元术;旧术是蒋周的几何方法——条段法。
李冶一生著作虽多,但他最得意的还是《测圆海镜》。他在弥留之际还对其子叮嘱说:“吾平生著述,死后可尽燔去。独《测圆海镜》一书,虽九九小数,吾常精思致力焉,后世必有知者。庶可布广垂永乎?”
3,康熙的代数东来法之说。
1711年,康熙皇帝与直隶巡抚赵宏燮讨论数学时指出:“算法之理,皆出于《易经》,即西洋算法亦善,原系中国算法,彼称为‘阿尔朱巴拉’者,传自东方之谓也。”隔年梅瑴成入宫肄业于畅春园的蒙养斋,负责主编《数理精蕴》等书,康熙皇帝授以传教士传入的代数学,并且渝示:“西洋人名此书为阿尔热巴达,译言东来法也。”这就是,康熙的代数东来法之来由。
台湾师范大学的洪万生教授,专门写了一篇“康熙皇帝与符号代数”的文章,对于上述史实故意作了歪曲。洪万生说:“按此书可能是某传教士所译的《借根方算法节要》。在于在该书中不沿袭原名而改称为‘借根方法’,‘乃译者就其法而质言之也。’换句话说,‘借根方(比例)法’是一种‘意译’!后来奉康熙皇帝指示,梅瑴成遂将它编入《数理精蕴》(1723)卷32——36。
然则何以algebra是一种‘东来法’呢?这就必须追溯这个英文字的语源了。原来algebra相当于拉丁文的al—gebr,出自阿拉伯数学家阿尔•花拉子米的一本代数著作的书名Hisab al—jabr w’al muqabala,原指‘还原’之意,例如将2x+5=8-3x‘还原’成5x+5=8。这种代数不但未涉及符号法则,当然也不曾引进文字系数;同时,方程式两端也像天平平衡一样而不等于零,譬如二次方程就表示成像x2+6x=4等;此外,求解程序也都以文字叙述。后来被意大利数学家卡尔达诺全盘接收,因此,对西欧人而言才有‘东来法’之说。……。”
洪万生显然认为是康熙理解错了,其实真正理解错了的,应该恰恰正是洪万生教授自己。我国古代将解一元多次代数方程称为开方术,开方术确实来自于《易经》的“卦符三角”,宋代秦九韶的数值解法,至今仍然是最高明的解法。玄奘天竺取经后,唐朝的先进数学开始传入阿拉伯,阿尔•花拉子米的《代数学》(公元820年),应该是对于唐朝的先进数学的传承与发展。
洪万生还认为对于符号代数,康熙表现得有些束手无策。其实,韦达的符号代数,是对于李冶的半符号代数的发展。对于李冶的《测圆海镜》,康熙是作过深入研究的,并且特别指令梅瑴成在《数理精蕴》里,将“天元术”与“借根方法”作比较,证明它们“名异而实同”。或许是由于傅圣泽的翻译问题,让康熙发现韦达的符号代数里的错处甚多,鹜突处也不少。这些恰恰说明了康熙数学修养之高超,怎么可以反而说成是束手无策了呢?!当然,喜欢拿康熙做文章的人,洪万生也决不是绝无仅有的一个,所以我们对于康熙必须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其实,康熙对于我国的古代数学,既是有功更是有过,我们应该实事求是的予以评价才是。首先是莱布尼茨的来华请求被拒,康熙的如此做法实在毫无道理。莱布尼茨完全是受到了我国《周易》八卦启发,促使他完善了二进位制的记数方法,为我们今天的电子计算机时代的到来创造了条件。莱布尼茨特意制造了一台手工计算机,奉献给康熙,请求能让他来华再作更进一步的发掘,然而却被康熙断然拒绝了。应该说在十分众多的西方数学家之中,象莱布尼茨那样极为重视中国数学的人是少之又少的。
其次是对于可以称之为大帝的康熙来说,他没有拿出断然的措施来阻止中国数学的衰败。康熙只是在畅春园的蒙养斋,特别设立了一个皇家算学馆,然而,他还是不允许民间的数学高人,也可以私人设立算学馆,康熙应该有权可以修改大清律,解除不许私人设立算学馆的限制,然而他却没有下令废除。因此,我认为康熙对于中国数学,原本应该是可以有所作为的,然而他却是无所作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数学中国 ( 京ICP备05040119号 )

GMT+8, 2024-11-20 10:54 , Processed in 0.29687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