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qdxy

[原创]哥德巴赫猜想(qdxinyu;2012年2月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0-13 13:1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哥德巴赫猜想(qdxinyu;2012年2月稿)

是的,从计算量猜度讲,直接配对要比结构式计算来的快,但是,两者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一个是配对法,依任意偶数的单个素数对累积出总个数;另一个是依据奇数对与素数对、合数对及混合对间相互存在关系而建立的结构关系式,而且,能够通过这个[br][br]-=-=-=-=- 以下内容由 vfbpgyfk 时添加 -=-=-=-=-
接续:
结构式证得哥猜成立与否。
顺便推荐新有结构式:
D(2n)=n(2n)-C(2n)+H(2n)
n(2n)——2n的奇数对个数
C(2n)——2n的两个区间合数个数
其它如往。
再以筛法与素数定理间的关系来理解配对法与结构式间的关系。
筛法是逐个判定素数,再将任意偶数内的单个素数累积成该偶数内的素数个数。而所谓的素数定理,则是直接求出任意偶数内的素数个数(在不考虑误差和内在关联条件下)。
配对法是把任意偶数内的每个素数对选戌出来。而结构式是直接通过相应计算得出该偶数内的素数对个数(无误差和必然的内在关系)。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3 03:3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哥德巴赫猜想(qdxinyu;2012年2月稿)

       青岛王新宇 2002年的文献《哥德巴赫猜想的解和证明》  
  2002年的哥德巴赫猜想的解和证明,重要内容用{}标示   
哥德巴赫猜想的解,就是{满足两个素数相加等于偶数的可选用的素数的个数}。用符号“G(x)”来表示。符合哥德巴赫猜想的素数都对称于偶数中间点。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就是证明{偶数内对称分布素数的位置不小于1处}。
     寻找偶数内{对称分布素数的位置}的方法。{双行筛选(去)留法}。
{双行筛选(去)留法}:把偶数内各数从中间对折,分前半截,后半截:上,下放二行。中间数起往大的数{(去)留}。中间数起往小的数{(去)留}。
上行,下行{去掉}{各个小素数的所有倍数值的数},{(去)留}时,上,下同时{(去)留}。用偶数开方内所有素数一一{(去)留}过后的数为{对称分布素数的位置}的数值。
      用几个例子说明。
例1: 对0到44间的数。
删去偶数,得44·(1/2)=22个奇数,
对21,19,17,15,13,11,9, 7,5, 3, 1。  每3个删去第1对,
对23,25,27,29,31,33,35,37,39,41,43。每3个删去第3对,
得44·1/2·(3-2)/3≈8个对称的数,
对19,13,7,1每5个删去第4对,
对25,31,37,43每5个删去第1对,
得44·1/2·(3-2)/3·(5-2)/5≈4个,即;44有4个对称的数
22-15=7,22+15=37,22-9=13,22+9=31
公式:
``````````1   1   3
G(44)=44·--·--·---≈4个,
..........2   3   5
表示44约有4个对称的素数7,37,13,31
例2: 对0到124间的数。删去偶数,得62个奇数,
对61,59,57,55,...,3, 1 ,  每3个删去第3对,
对63,65,67,69,.. ,121,123,   每3个删去第1对,
剩下124·(1/2)·(3-2)/3≈20个,
对59,53,47,41,35,....,11, 5 , 每5个删去第5对,
对65,71,77,83,89,...,113,119, 每5个删去第1对,
剩下124·(1/2)·(3-2)/3·(5-2)/5≈12个,
对53,47,41, 23, 17, 11, 每7个删去第7对,
对71,77,83,101,107,113,  每7个删去第2对,剩下 10个
`````1   3-2   5-2   7-1
124·--·----·----·----≈10个
     2    3     5     7  
即;124有10个对称的素数
53,71,41,83,11,113,17,107,23,101. </P>
  例3:
对0到30间的数。删去偶数,得30·(1/2)=15个奇数,
对15,13,11,9,7,5,3,1每3个删去第1对,
对15,17,19,21,23,25,27,29, 每3个删去第1对,
得30·1/2·(3-1)/3≈10个,
对13,11,  7, 5, 1,每5个删去第4对,
对17,19,23,25,29 每5个删去第4对,
得30·1/2·2/3·(5-1)/5≈8个,即;30有8个对称的素数
公式:      1   2   4
G(30)= 30·--·--·--≈8个,表示30约有8个对称的素数
           2   3   5
15-2=13,15+2=17,15-4=11,15+4=19,15-8=7,15+8=23,15+14=29,15-14=1
1是一个特例(个数影响:解数有时减少一个数)
  例4:  
```````````2-1  3-2 5-2  7-2 11-2  13-1  17-2  19-2 23-2  29-2  31-0
G(962)=962·--·---·--·---·---·----·----·---·----·----·----
            2   3   5    7    11    13    17    19  23    29     31
=962(1/2)(1/3)(3/5)(5/7).....(27/29)(31/31)≈32个
表示偶数962约有32个对称的素数, 事实正好是32个对称的素数,如下:
43,919,79,883,103,859,109,853,139,823,151,811,
193,769,211,751,229,733,261,701,271,691,331,631,
349,613,421,541,439,523,463,499,
962=2x13x37;962含素因数 2和13;2和13的分子减一,其他分子减二。
寻找偶数内{对称分布素数的位置}的原理:
把偶数内各个数依次,去掉含2因子的数,去掉含3因子的数,去掉含5因子的数,去掉了各个含偶数平方根内所有素数作为因子的数,留下的自然是素数。
如果正向筛始数与反向筛始数不相等:删除的比例为不大于“素数分之二”,
如果正向筛始数与反向筛始数相等:删除的比例为不大于“素数分之一”,
偶数包含的素因数,这种素数作为(去)留法素数时的分子减一,
其他素数作为(去)留法素数时的分子减二。
双筛法。没保留与(去)留法素数自身对称的素数。
公式;
         1   3-r  5-r  7-r  11-r        P-r      p-r
G(x)= x·--·---·---·---·----·....·---·..·---
         2   3     5    7    11          P        p      

表示x大约有G(x)个互补对称的素数。与自身对称的素数没计入。
其中:P表示不大于x开方数的素数,p为P中的最大的(去)留法用素数。
r为对应于P的删除比例,x的素因子的选用1; 非x素因子的选用2 ;
               1  (3-r3)   3   5       (P-2)     (p-2)
分析;G(x)= x·--·------·--·---·...·----·..·-----
               2    3      5   7        P          p   
稍作变换,就显出了恒增规律。有下限。下限,属于增函数,并分成两种';  
若x是含3因子的偶数,把各项的分子左移一项,首项放末项上。
         1    2    3    5   9     11        (p-2)  
G(x)=x·---·---·---·---·----·-----·...·-----  
         2    3   5    7    11     13        P     
    2   3     5    9    11     15          x    x
==----·---·---·---·-----·-----·...·----->---
    2   3     5    7    11    13          P     P  
> x 的开方数   
若 x是不含3因子的偶数,把各项的分子左移一项,首两项放末项上。
         1    1   3    5   9  11      (p-2)
G(x)≈x·--·--·--·---·--·---·...·-----   
         2    3   5    7  11  13       p              
   3   5   9  11   15       x   x
==--·--·--·---·--·..·--->---
   3   5   7  11   13      2p  2p      
> x 的开方数的一半  
若用分子更大的(P-1)/P代换,(P-2)/P,不影响不等式的成立。
公式只求解出首尾两个平方根区间外,中间主体内的两个素数相加等于偶数的可选用的素数的个数。,即首尾两个平方根区间内的两个素数相加等于偶数的可选用的素数的个数还会增加一些解。  
公式说明:不等式是解的下限,属于增函数,有两种增函数,
含3因子的偶数,对称素数的个数大于该偶数的开方数。
对称素数的位置数大于该偶数的开方数的二分之一 。   
不含3因子的偶数, 对称素数的个数大于该偶数的开方数的一半 。
对称素数的位置数大于该偶数的开方数的四分之一 。
因为:G(8)=8/(2·2)=2,G(x)解的下限是增函数, 只多不少。
所以:偶数>6时,偶数内,对称素数的个数不小于2. 对称素数的位置数不小于1。哥德巴赫的猜想成立 。                                             
青岛 作者:王新宇  原文写于 2002.11.6

发表于 2012-10-23 07:5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哥德巴赫猜想(qdxinyu;2012年2月稿)

比例法,也人有称为连乘法,最早是由欧拉论述的。
运用这类方法的人颇多,现在仍有人在坚持着。总而言之,已经不是新玩艺了。
然而,此类方法存在如下几个问题:①利用素数求素数,当数值足够大时,计算量很是可观;②其中存在着重复计算问题,且不好解决,例如可被3整除的数,也能被5整除,还能被7整除等等;③计算出的数值中存在误差是必然的(与真值相比),然而,这种误差与素数的存在性类似,无法掌控;④证明依据和力度也不是极简单的事,多数是从例证为主;⑤由于系计算型,则难跨;越那个充分大数的鸿沟;⑥由于基本属于阶乘类型,则计算出来的数值在急剧的膨胀;……。
这种思路在我的初期探索中就经历过,然而,很快地就被我给抛弃了。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 18: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哥德巴赫猜想(qdxinyu;2012年2月稿)

        2008年,中国王新宇贡献:偶数的哥德巴赫猜想
   偶数的哥德巴赫猜想数学术语是:“对称于偶数中心的素数个数的下界是否永远不小于一个” “命r(n)为将偶数表为两个素数之和n=p+p`的表示个数, 中国的陈景润于1978年,证明了:r(N)的上界小于四项数的积”, 即:小于 {7.8乘以{各个[(素因子-1)/(素因子-2)]的连乘积},乘以{孪生素数定理中的常数}, 再乘以{偶数与[偶数自然对数平方数的比值]}} ,偶数表为两个素数之和的表示个数恒等于对称于偶数中心的素数的个数。 可称为“偶数内的对称素数的个数”的公式 例如:r(10)=3,有10=3+7=5+5=7+3;与3,5,7。 r(12)=2,12=5+7=7+5;与5,7。 r(n)的数学一含
义是:“对称素数”的个数约等于4项数值的积。
已确认的对称素数公式的第三项是:孪生素数定理中的常数,数值为0.6601..., 其7.8倍==4.84878.....,即:对称素数公式的第一项,第三项的积大于1,
对称素数公式的第二项中的P是偶数N含有的作为素因子的素数。 第二项等于{各个[(素因子-1)/(素因子-2)]的连乘积},因(分子大于分母),连乘积其数值总是大于1。
数论书已确认的素数定理公式: N数内包含的素数的个数约为:数N与其自然对数的比.
数论书已确认的素数个数公式: N数内包含的素数的个数约为:N乘以{各个[(筛素数-1)/筛素数]的连乘积} 公式中最大的筛素数是不大于N的平方根的素数。
可推出两个公式的等效关系: {数N乘以N的自然对数的倒数}等效于{N乘以{各个[(筛素数-1)/筛素数]的连乘积}} 两边都取平方数,仍相等。 左边再乘以N,右边乘以{N平方根的平方},并放在最大筛素数的分子上,各个分子移小 左边是对称素数公式的第四项, 右边把[N平方根]放在最大筛素数的分子上,其他各个分子移小一级,即: 原(2-1),(3-1),(5-1),...,(P-1),变为(3-1),(5-1),...,(P-1),[N平方根],分母原样, 为2,3,5,....P,看到了吧,奇迹出现了,(2/2),(4/3),(6/5),...,([N平方根]/P), 因(分子大于分母),连乘积其数值总是大于1,再取平方更大于1.
第四项竟然也是总是大于1。
四项结论数值代入主公式: r(N)为将偶数N表示为两个素数之和的表示法个数: r(N)==(大于1的数)(大于1的数)(大于1的数)^2==大于1的数 偶数中的对称素数的个数:随偶数的增大,对称素数增多,阶梯性的增函数,基
础越来越厚, 证明:“对称于偶数中心的素数个数的下界是大于1的数”。 偶数的哥德巴赫猜想是成立的。
见  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boardid=1&id=2402684
发表于 2012-11-1 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哥德巴赫猜想(qdxinyu;2012年2月稿)

如果写到数论书上的东西都是正确无疑的话,哥猜早就不用猜了。
陈景润证明了1+2,而不是1+1。
应该说,在我提出任意偶数的对称奇数对原理与哥猜建立起联系之前,还没有人走过这条道。
上界也好,下限也罢,都是一种模糊概念。虽然并不违背数学基本理论,但是,对哥猜这个多解程度来讲,是否存有投机嫌疑?
r(10)=3的解答仍停留在重复素数对基础上,应该说,自从我正式(约两年前)指出后,现在基本上无人再使用这种重复素数对的概念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数学中国 ( 京ICP备05040119号 )

GMT+8, 2024-10-2 12:33 , Processed in 0.328125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