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724|回复: 0

感谢《科学智慧火花》编辑组说出实话、道出真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16 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1-11-14,我寄给“科学智慧火花”二篇文章:《逻辑的力量——谈谈“1+5”因为逻辑不当而南辕北辙》,《逻辑的力量——谈谈国际上“殆素数”定义的意义》。
2011-12-13,收到了“科学智慧火花”关于建议把这二篇文章合成一篇的退改信。
2011-12-19,我把二篇合成一篇寄出,更名为《哲学和逻辑的力量——解释9+9→1+2为何到不了1+1》。
同一天,收到的回复是“你的题为逻辑的力量的稿件已送专家评阅。”
一个月后,2012,01,23,我在这个网站发表了《我对“科学智慧火花”的意料之中与意料之外》。
2012,01,25(春节),我收到了“科学智慧火花”如下的回复:“你的关于逻辑的力量的稿件正在专家评阅之中。”——这使我明白了“已送专家评阅”和“正在专家评阅之中”是不一样的,
专家评阅近120天后,2012-04-14(星期六)收到《科学智慧火花》编辑组如下来信:
××先生/女士:您好!
首先,感谢您对本栏目的关注!
经专家审阅,认为:数学家在研究Goldbach猜想时,从未企图由a+b去逐步证明1+1。只是因为无法证明1+1而选择了相关且较容易的课题去研究。1+2可说是这个研究的顶峰。另外关于殆素数的定义就只有一个:不超过k个素因子的正整数(k是事先给定的正整数)。
您的来稿不符合本栏目的定位和要求,因此予以退稿。
               
                                                                     此致
敬礼!
                                                                                 《科学智慧火花》编辑组
                                                                                             2012年04月14日
《科学智慧火花》编辑组给我的信中有春节、星期六发出的,表现出他们愿意为投稿人加班加点,在这里表示感谢。
看到“从未企图”,立即产生二种想法:
①通俗的——“x咬不到,咬y。”原来数学家无法证明“1+1”,从1920年起,只好在代用品“9+9”→“1+2”中找到乐趣。(例如,许多一无所知的老百姓因为“2+3”、“1+5”、“1+2”而称他们为“1+1”专家。)
②用成语——“此间乐,不思蜀。”原来数学家都像刘后主那样,明知到不了蜀,(无法证明“1+1”。)那就在离开蜀地千百里的此间(“9+9”→“1+2”)自得其乐、名利双收。
    (待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数学中国 ( 京ICP备05040119号 )

GMT+8, 2024-10-2 06:42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