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852|回复: 1

[转帖]迷哥德巴赫猜想18年 教授不忍打击“农民陈景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0-30 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迷哥德巴赫猜想18年 教授不忍打击“农民陈景润”  

  
天府早报消息  保和乡由于公式、定律、定理充斥其间,学术领域、尤其是数学领域的科研对于普通人而言难免感到枯燥乏味。在成都,却有一名农村青年迷上了哥德巴赫猜想,还自费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印刷成了一本400万字书:《统一论》。

昨(11)日,吴鸿邦将自己的书交给四川大学数学学院王院长,希望能得到专家的认同。和吴鸿邦进行半个小时的交流后,王院长表示,吴鸿邦对数学的痴迷很让他感动。同时也提醒吴鸿邦,民间数学爱好者由于对学术界了解比较少,经常会陷入循环论证的怪圈。

数学是他的另一半

昨日下午3时许,在保和乡团结村8组,一个10多平方米极其简陋的平房内,吴鸿邦坐在板凳上正埋头演算,屋子里只有一张床,一个板凳和一张木桌,屋内的光线非常昏暗。“为了省钱,我一般都是到了实在看不到的时候才开灯。”吴鸿邦很瘦,也非常不善言谈,他从广元来到成都已经两个多月了,白天他在泡沫厂打工,晚上便沉迷在自己的数学海洋中。据悉,由于痴迷数学13年,父母都已过世的吴鸿邦到现在还没有成家,“数学就是我的另一半。”

吴鸿邦小时候就是一个爱学习的好少年,在广元读小学时还被评为市级三好学生,可惜由于家庭贫寒,读完初二他被迫辍学了,但他仍然没有放弃自己热爱的数学。

痴迷哥德巴赫猜想

1987年5月,他无意中翻到了陈景润的一本《初等数论》的书,由此他对哥德巴赫猜想产生了巨大的好奇心,他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意识到“哥德巴赫猜想”不是一个单纯的数学问题,而是一个共性问题。他到处投稿,但很多杂志社加以拒绝。

19岁的吴鸿邦随后到内蒙古阿拉善盟消防教导中队当兵。几年里,他一边研究数学,一边搞发明创造,在他的11项发明中,已经有6项被授予国家专利证书。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专利号为961037458的“素数尺”,据称这是解决“哥德巴赫猜想”的核心理论工具。

教授劝他理智对待

昨日下午,吴鸿邦来到四川大学和川大数学学院王院长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两人就深奥的学术问题进行了谈话。吴鸿邦俯着身子,虚心的听取王院长对他的专著的意见,当王院长提出不同的看法时,他也毫不示弱,小声的进行辩论,两人的交流进行了半个小时之久。

随后,王院长表示,“我建议他向正规的学报投稿,比如《中国科学》、《数学学报》等。”王院长说,吴鸿邦对数学的痴迷很让他感动。同时他提醒吴鸿邦,民间数学爱好者由于对学术界了解比较少,经常会陷入循环论证的怪圈。“我不想打击他,我想投稿专业的学报对于吴鸿邦是最好的选择。”
发表于 2021-6-8 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笑话)继鲁思顺——定理:鲁思顺是个二百五!——之后,陕西雷明举重若轻,轻松证明哥德巴赫猜想



下面介绍一个同位语或者同谓语:

鲁思顺——二百五         或者       二百五——鲁思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数学中国 ( 京ICP备05040119号 )

GMT+8, 2024-6-22 04:03 , Processed in 0.06250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