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405|回复: 0

中国数学家为何无缘菲尔茨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0-25 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数学家为何无缘菲尔茨奖


  前天,当四年一度的国际数学大奖———菲尔茨奖被法国数学家洛朗·拉佛阁和俄罗斯数学家弗拉基米尔·沃沃斯基拿走。大会组委会主席马志明承认,仅据他所知,就有两名中国数学家向菲尔茨奖评选委员会提出参评申请,遗憾的是,菲尔茨大奖的光环并没有落到他们的头上。
  不少数学家坦陈,目前国内数学界还非常缺乏比肩当年华罗庚、陈景润的世界级数学大师。那么,哪些因素在制约中国数学水平的发展呢?专家们向记者分析了三大原因。
  ■中国学术“近亲繁殖”
  一位从清华大学到哈佛大学,现在师从美国一位著名数学家的中国年轻数学家认为,国内学术界“近亲繁殖”现象,不利于形成自由平等的良好学术风气,并窒息中国数学家的创造力。他说,在哈佛,本校学生一旦毕业,一般不会被继续留下来,这就避免了因为“师出一门”形成“近亲繁殖”。
  一位自称成果多次受到“正规科研机构”冷落的“民间数学家”说,国内数学界一些人士总认为一般大众不可能在数学界做出成就,对民间数学家的成果往往不屑一顾,如果当年苏步青也持这种态度,那么华罗庚先生充其量也就是一个优秀的裁缝。
  ■“黄金创造期”一闪即逝
  中国年轻数学家“进入前沿,切入正题”较晚,也让一些参加大会的国内数学家感到忧虑。根据一般规律,数学家创造力的黄金时期一般在25—40岁之间,如惟一一位华人菲尔茨奖获得者丘成桐教授,33岁就证明出卡拉比猜想和正质量猜想,而伽罗华不到20岁就创立了影响颇大的“群论”。但从国内情况来看,30岁左右的数学博士,能够被赋予独当一面科研机会的人很少,中国的年轻数学家普遍缺乏国外年轻科学家挑战权威的勇气和精神,短短的黄金创造期一闪即逝。
  ■专业限制成为创造力的阻碍
  此外,北京理工大学一位数学系教授认为,国内在教育体制上也存在弊端,在美国,刚入校的大学生可以不受专业限制,全凭自己兴趣选修课程,直到大三才最后定下专业,与目前大多数国内高校不顾学生兴趣特长,只看分数高低,一进校就定死专业的做法相比,前者显然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其少走弯路,加快成长速度。(摘自《北京青年报》)
  [数学史上奇观]
  温州籍数学家高达200人
  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日前在北京隆重开幕。18日,温州籍数学家谷超豪、姜伯驹、李邦河、陆善镇、胡毓达、杨万铨等,带上沉甸甸的课题———《温籍数学家群体成因分析》,先后抵达北京。
  有着“数学家之乡”美誉的温州,数学人才辈出,温籍数学家已成为中国现代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中国现代数学的奠基人之一苏步青院士及其弟子谷超豪院士是代表性人物,他们创立并发展了著名的中国微分几何学派。此外,还有一大批在温州土生土长或是祖籍温州的数学家,比较著名的有被誉为中国现代数学祖师的姜立夫。另据不完全统计,在数学方面,温籍教授至少有200人,其中曾担任过著名大学数学系系主任或数学研究所所长职务的达30多人。在同一个城市走出如此众多的数学家和数学研究者,这在中国乃至世界数学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摘自《温州晚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数学中国 ( 京ICP备05040119号 )

GMT+8, 2024-9-23 08:17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