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342|回复: 0

开拓创新 砥砺前行:北大数学学科创建一百周年庆典隆重举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22 22: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开拓创新 砥砺前行:北大数学学科创建一百周年庆典隆重举行
来源: 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网
“北京大学数学学科创建一百周年庆典”于10月11日上午在北京大学
百周年纪念讲堂举行,本次活动由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北京国
际数学研究中心联合举办。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民盟中央
名誉主席、北京大学原校长丁石孙,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
务副主席齐续春,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资深院
士吴文俊,国家科技部副部长张来武,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原
副部长朱发忠,沃尔夫奖得主、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国际数学联
盟(IMU)原秘书长Phillip A.Griffiths,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国际数学
联盟(IMU)原主席John Ball,菲尔兹奖得主Andrei Okounkov,国际
数学联盟秘书长、德国科学院院士 Martin Grtschel,印尼金光集团
董事长、总裁黄志源等校友友嘉宾应邀出席庆典。北京大学党委书
记朱善璐、校长王恩哥、副校长王杰以及来自国内外的北大数学各
届校友、28位中国科学院院士、75位海内外大学校长与数学学院院
长、32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学校长与8位国际顶尖数学家等2000余人,
共聚一堂,为北大数学献上最诚挚的祝福。

王恩哥校长代表北京大学向北大数学学科百年华诞表示热烈祝贺。
王恩哥说,数学学科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是整个科学体系
的基石。100年前,当中华民族面临深刻危机的时候,有识之士纷纷
起来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在这样的历史时刻,北大数学门开始招
收新生,开启了我国国立高等数学教育的先河,影响深远。经过一个
世纪,一代代北大数学人为国家民族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建国以来,
北大数学学科为国家发展输送了大批人才,其中包括两院院士30余人。
历经百年奋斗,北大数学学科已经迈进全球各大学和研究机构前百分
之一的行列,成为最具有国际影响的数学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
近年来,北大数学人传承薪火,砥砺前行,实现了新的跨越式的发展。
2005年,随着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的建立,一批优秀海外人才的加
入进一步提升了北京大学数学学科的实力和影响力。在北京大学115周
年的历史时刻,数学文化作为北大文化的重要精神内核之一,兴学强
国、科教报国的思想也成为每一位北大数学人的精神财富。作为科学重
镇,北大数学学科的发展将与北京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历史进程紧
密融合在一起,在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冲刺阶段,学校对于数学学
科寄予了厚望,并将一如既往地支持数学学科的发展。王恩哥校长希望,
北大数学学科要继承和发扬光荣传统,始终维护好纯真的学术风气,始
终坚守严谨的科学精神,凝聚天下英才,继续攀登世界数学的巅峰,为
实现北京大学成为世界一流大学之梦想,为实现百年来科教兴国之梦想
作出新的贡献。

北大数学科学学院院长、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主任田刚院士在发言中
回顾了北大数学的百年历程与优良传统并对北大数学学科的未来发展提
出了自己的建议,表达了北大数学人不论何时都不放弃对于科学和真理
的追求与坚守,不忘使命与责任。1995年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成立,
是北大数学学科发展的又一里程碑。北大数学学科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创
业和辛勤耕耘已建成一个学科完整、实力雄厚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科。
2005年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成立,在8年的时间里,该中心已经取得了
多方面的成绩,成为北大数学向世界一流进发的重要力量。现阶段,北
京大学数学学科已经拥有一支领域广泛、学识渊博、治学严谨的队伍,
这支队伍在科研、教学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
才。北大数学学科今天所取得的成就凝聚了众人的汗水,得益于各界的
帮助和支持。正因为如此,从创建之时起,北大数学人便牢记自己的使
命,秉持严谨治学的传统,弘扬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北大精神,参与并
推动中国数学的发展,为国家建设和发展作贡献。田刚指出,站在新的
历史起点,北大数学人应清醒地看到新的机遇和新的困难、自身的优势
和自身的劣势,要戒骄戒躁,脚踏实地,努力进取,向着世界一流的目
标奋勇前进。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院长席南华院士在致辞中对北大数学
学科在中国数学的发展和高等教育方面作出的贡献表示感谢。中国科学
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与北大数学学科素有渊源,培养了很多优秀人
才,令人愉快。北大数学学科拥有百年的积淀,在新的历史机遇面前将
取得更大的进步。

南开陈省身数学研究所龙以明院士首先代表南开数学研究所对北大数学
学科诞辰百年表示祝贺,并对前辈致以崇高的敬意,对1985年南开数学
研究所成立以来,北大数学学科为其提供的支持与帮助表示感谢。从2005
年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成立以来,双方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
密切互动,使很多研究生受益良多。龙以明院士表示,虽然自己没有在
北大数学学科学习过,但是得到了这里很多大师的支持帮助,他们高尚
的人品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对自己以后的学术道路产生了深刻影响。他表
示,目前,我国的数学学科发展进入到新的时期,出现了大量的优秀人
才,通过共同努力,建成数学强国的目标一定能实现。

复旦大学常务副校长陈晓漫教授首先代表复旦大学、复旦大学数学学院、
上海数学中心向北京大学数学学科的百年华诞表示由衷的祝贺。陈教授
强调了数学学科在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希望未来北大数学学科与包
括复旦在内的兄弟院校,携手并进,通力合作,为我国数学学科的发展
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武汉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院长陈化教授用“百年数学、百年树人、百年辉
煌、百年盛名”表达了对北大数学学科的崇敬之情。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
学刘彭芝校长在致辞中提到,北大数学学科有着光荣的传统,为中国发
展输送了大批人才。数学学科的青年才俊们不断用一项项数学大奖证明
了中国数学人的潜力和实力,相信在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北大数
学学科将在国际上拥有更高的声望和广泛的影响。

国际数学联盟秘书长Martin Grtschel教授在致辞中表达了自己应邀出席
活动的喜悦之情,希望北京大学数学学科在国际化进程中谱写新的篇章。

中国数学会秘书长张立群教授代表数学学会对北大数学百岁生日表示热
烈祝贺。他说,2002年北大数院帮助中国数学协会承办了国际数学家大
会(ICM),完成了中国《数学学报》的国际化工作,他希望一代代数
学人继续为实现数学强国梦奋斗并创造更加辉煌的成就。

校友代表、57级学长,四川大学数学学院刘应明院士毕业五十余载,在
北大数学百岁之际,感慨万千。他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表达了北大数学对
自己人生的重大影响,引起了在场校友的共鸣。

教师代表章复熹副教授认为,数学教人求真,予人理性。无论是在讲台
下还是讲台之上,北大数学教师都保持着稳重踏实与平心静气的态度,
这是北大数学赋予数学人的无上使命与责任。

学生代表、2011级本科生杨懿在发言中感谢了前辈们的付出,感慨肩上
之重任,对中国数学的未来庄严地许下了承诺。

会上举行了北京大学数学发展基金启动仪式,北京大学党委书记、校务
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理事长朱善璐教授,北京大学数学科
学学院院长、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主任田刚院士,印尼金光集团总裁、
1963级校友黄志源先生,集美大学原校长、1961级校友辜建德先生共同
为北京大学数学发展基金按动启动球。

据悉,北京大学数学学科创建一百周年庆典前后要开展一系列活动。10
月10日下午,北大数学校友会成立,同时举办全国中学校长论坛研讨数
学拔尖人才的发现与培养。10月中旬,将有8位国际顶尖数学家在北京大
学进行系列学术报告。北大数学将进一步加强和推动与海外高校和科研
院所的科研合作与交流。在此期间,北大数学还将开展系列学生文化活
动以庆祝北大数学百年华诞。

附:北大数学学科百年简史

1912年5月1日,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严复任校长。格致科改名
为理科,设置数学门(“门”相当于现在的“系”)。1913年秋,北京大学
数学门招收新生,标志着我国现代第一个国立大学数学系(门)正式开
始教学活动。1919年秋,北京大学正式改“门”为“系”,数学系被列为第
一组第一位。这反映了蔡元培的治学观点:“大学宗旨,凡治哲学文学
应用科学者,都要从纯粹科学入手;治纯粹科学者,都要从数学入手,
所以各系秩序,列数学系为第一系。”这一传统一直保持至今。抗日战
争爆发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与南开大学三校的数学系组成了西南联
合大学理学院算学系,于1938年春在昆明开始上课。

1949年新中国建立,北京大学数学系迎来了很多归国效力的学者,也迎
来了发展的春天。1952年秋,全国高等学校进行了院系调整,北京大学
由沙滩迁至燕园。北京大学数学系与清华大学数学系、燕京大学数学系
经调整后,组建成为新的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1969年力学专业分离出
去,后成立了北京大学力学系,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也随之更名为北京大
学数学系。1985年概率统计专业独立成概率统计系。1995年在数学系和
概率统计系的基础上成立了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简称北大数学学院。
2005年,在国家有关部门支持下,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成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数学中国 ( 京ICP备05040119号 )

GMT+8, 2024-10-7 23:20 , Processed in 0.06250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