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485|回复: 0

“高斯的欧拉函数之和”被退,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7 06: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高斯的欧拉函数之和”,我是在2012年4月11日递送给“火花”的,算作是我的第23篇文章。9月21日收到了审稿专家的退稿意见是:“文中说:“我们在探索素数群的结构规律时,曾经根据费马小定理构造了一幅剩余方阵。我们运用它揭开了素数的神秘面纱......利用它证明了费马素数只有五个的问题”。目前为学术界承认的结果是已经发现5个费马素数,而不是费马素数只5个。与文中的论断有出入。作者本人就此问题向本栏目投送的稿件,尚在评审中,还不能做定论。经过审阅,我们认为您的来稿不符合本栏目的要求,因此予以退稿。”
我的“高斯的欧拉函数之和”,着重揭示了高斯的欧拉函数之和的实质问题,也就是基本合数环的,内部的构造规律的问题。显然,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然而,退稿意见却是完全避开主题不谈,希图从枝节问题上硬找差子,这岂不就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其实他们硬找到的差子,根本谈不上是什么差子。我的“探索证明只有5个费马素数”,不是随后就发表了,此文所确认的投稿日期为2012年3月28日,当然,现在他们仍然可以强辩说,此文的内容仅仅只是作者个人的观点,决不能说这是“火花”专家的确认。
2012年9月11日这一天,我胃癌开刀被割去了五分之四,术后一直在高烧之中。十天之后,也就是2012年9月21日这一天,我一共收到了包括“高斯的欧拉函数之和”在内的四篇退稿,和对于“勾股公式与毕氏三元数”的回复。这个沉重的打击反而认我变得情形了,我仿佛听到了有个声音总在不断地提醒我:“你不能死,因为你的心愿尚未完成,更激烈的斗争正在等着你”倪则均,2015年1月17日。
高斯的欧拉函数之和
倪则均
一,欧拉函数之和的实质
高斯的欧拉函数之和公式,笔者是在张君达教授主编的《数论基础》上看到的,此书在论述欧拉函数的基本性质时给出了这个公式。然而,我一直没有找到这个公式确实出自于高斯本人的证据,因为这个公式实在太重要了,如果确实是高斯首先发现,那么他就应该将其放在《算术研究》的首要位置。《数论基础》对于这个公式的推导十分简洁,全文摘录如下:
引理3  若n=αβ,则不大于n而与n以α为最大公约数的数的个数为φ(β)
证明:不大于n而与n以α为最大公约数的数是:α,2α,…,βα。若(kα,n)=α,即(kα,αβ)=α即(k,β)=1,1≤k≤β,而这样的k共有φ(β)个,故引理3得证。
为了叙述方便,引入下述符号。
S(α)={m│(m,n)=α,1≤m≤n},由引理3知│S(α)│=φ(n/α)。很容易得到下面两条性质:
(1)S(αi)∩S(αj)=φ (αi≠αj),事实上,没有一个介于1与n之间的数,与n的最大公约数既是αi又是αj。
(2)∪ s(α)={1,2,…,n}。对任意的1≤m≤n,均有α│n,使(m,n)=α,取α=(m,n)即可。由以上两条性质可知∑ φ(d)= │S(d)│= n。故有下述定理。
定理6.5 (高斯公式),自然数n的所有正因数的欧拉函数值之和等于n。即当n≥1时,有 φ(d)=n。
采用将1,2,…,n分成互不相交的T类的方法证明高斯公式。
证明:设1=d1<d2<…<dT=n为n的全体约数。其中不大于n而与n以d1为最大公约数的数有φ(dT)个,由于n=d1dT=d2dT-1=…=dTd1不大于n而与n以d2为最大公约数的数有φ(dT-1)个,…不大于n而与n以dT为最大公约数的数有φ(d1)个,故n=φ(d1)+…+φ(dT)。
由此可见,高斯的欧拉函数之和公式,实际上是反映了一个合数环里的全体元素,就是其各类因子数子群之并的数量关系。各类因子数子群则是合数环里,各类不同性质元素的集合。高斯的欧拉函数之和公式反映了,合数环里的整体的关系,而高斯自己最得意的一反二补律,只是反映了素数群里的局部关系,两者之间简直不能相提并论。
二,统筹归纳的构造算法
我们在前面一篇文章里,根据Hm合数环里,各阶子环之间的特性规律,首先推导出了其0阶子群,即欧拉群全体元素的数量。接着根据这个欧拉群,推导出得到其它子群元素数量的方法,它们全都属于欧拉函数系列。当然,只要根据这个欧拉函数系列,我们极易计算出其它各阶子群的元素总量。
然而,我们能不能仍然根据Hm合数环里,各阶子环之间的特性规律,也推导出其它各阶子群元素的总量计算公式?显然这是一个极其困难的问题,因为其中的情况实在太复杂,也就是说这个问题,是不能通过我们所常用的演绎推导的算法去解决的,那么,我们又该采用什么办法来解决这类难题呢?
我们所常用的演绎推导算法属于西方算法,只能解决比较简单的单一性的问题。对于比较复杂的系列性的问题,只能运用我国传统的统筹归纳的构造算法去予以探索。所谓的统筹归纳的构造算法是指,综合考虑已知的种种数学规律,统一编制出一套数表,或构造出一种代数方程,用于进行更进一步的探索。
我国远古时期的“洛书”是举世第一幅数表方阵,反映了平方环的等和划分规律,造就了中国数学以组合划分为主体的鲜明特色。《周髀算经》记载了我国的勾股定理,源自于两个矩形的分与合,刘徽则将它发展成为“出入相补”法则,祖冲之父子的圆周率和球体计算公式都是由此获得。我国南宋的杨辉,元初的朱世杰,晚清的李善兰,……他们个个都是组合数学的高手。
下面的“开方作法本源图”则是中国数学的又一个杰作,它实际上是反映了《周易》卦符的变化规律,由于它的各项正是“二项式定理”展开后的各项系数,所以在我国古代一直运用它解决数的开方问题,以及代数方程的求解问题,因此解代数方程一直都是中国数学的强项。下面的这幅三角形数表,现在有人称其为“贾宪三角”似乎有些不妥,应该称之为“易卦三角”才对,西方数学则称它为“帕斯卡三角”,他们一直认为是十七世纪的帕斯卡首先发现这个数学规律。
1
1        1
1   2   1
1   3   3   1
1   4   6   4   1
1   5   10   10   5   1
1   6   15   20   15   6   1
三,构造一幅欧拉函数之和三角
我们在探索素数群的结构规律时,曾经根据费马小定理构造了一幅剩余方阵。我们运用它揭开了素数的神秘面纱,依靠它纠正了以往对于商群的错误认识,利用它证明了费马素数只有五个的问题,根据它给出了表一个素数,为两个数的平方之和的计算方法,……。为了解决上面所提出的问题,我们根据上述高斯公式,构造出下面的欧拉函数之和三角:
B0=        0C0A0        -1C0A1        +2C0A2        -…        +(-1)KKC0AK
B1=                +1C1A1        -2C1A2        +…        -(-1)KKC1AK
B2=                        +2C2A2        -…        +(-1)KKC2AK
…        …        …        …        …        …
BK=                                        +(-1)2KKCKAK

表中的A0,A1,A2,…,AK,分别表示各阶子环的元素数量,B0,B1,B2,…,BK,分别表示各阶子群的元素数量。表中的组合符号不是运用逻辑演绎方法推导出来的,而是根据上述高斯公式,通过统筹归纳方法构造出的,为了使得从第三列开始,各列数的和全都为0,我们就不得不借助于神奇的组合符号予以表示。
因此只要上述高斯公式是正确的,那么这个三角数表所给出的所有的计算公式,一定全部都是正确的。显然,这个数表里的第一行公式,为0阶子群里的元素数量,其中的组合符号,正是“易卦三角”的斜向第一行。这个数表里的第二行公式,为1阶子群里的元素数量,其中的组合符号,正是“易卦三角”的斜向第二行。这个数表里的第三行公式,为2阶子群里的元素数量,其中的组合符号,正是“易卦三角”的斜向第三行。…
这个统筹归纳的构造算法,特别适用于研究具有系列性质的问题。对于已知的无从下手的难题,可以运用它去解决,对于未知的数学规律,可以通过它去寻找,因此这个方法具有十分广泛的用途,以后我们还要多次运用这个方法,去解决许多难题。2012年4月11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数学中国 ( 京ICP备05040119号 )

GMT+8, 2024-10-3 04:43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