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124|回复: 13

哥德巴赫猜想证明热的思索(二)—谁能解哥德巴赫猜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19 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哥德巴赫猜想证明热的思索(二)
                                                         —谁能解哥德巴赫猜想
                                    赵   光   斗
                             哈尔滨电子仪器厂  工程师    (150001)
    二十世纪的最后一年,也就是2000年初,随着英美两刊出资百万美元征解哥德巴赫猜想的消息传出,国内各大小报刊争相报导,使得哥德巴赫猜想再次成为新闻关注的热点。
    2000年3月《北京晚报》发表了文题为《谁人能解哥德巴赫猜想》的报导,随后5月14日哈尔滨日报发表了《骑自行车上不了月球》副标题为“对哥德巴赫猜想‘证明’热的反思”一文,上述两文分别谈到国际和国内有能力研究,而没有能力解决哥德巴赫猜想的人选,本文打算就“谁人能解哥德巴赫猜想”,做一次大胆推测。
    本文将分以下几节进行论述:一、有意义的探索  二、关于证明热  三、谁能解哥得巴赫猜想 。
             一、有意义的探索
  
    从哥德巴赫猜想的提出到目前为止,对这一问题的证明,大约经历了以下阶段,简述如下:
        (1)1742年提出“猜想”到1920年,是数值计算或做进一步建议阶段。
    王元教授曾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一书中论述道:“直至1920年,并没有方法来处理这个问题,研究工作仅限于用数值计算来验证猜想(A)〔猜想(A)即哥德巴赫猜想〕或对于猜想(A)作进一步建议”。
       (2)用解析数论进行证明的探索阶段
    对哥德巴赫猜想第一次重大突破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获得的,到1973年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在《中国科学》杂志上发表了“大偶表为一个素数和二个素数的乘积之和”的论文以后,国际上又发表了包括我国学者王元、潘承洞、丁夏畦在内的五个简化证明为止,中外数学家们经过了大量艰苦卓绝的工作,在半个多世际的时间创造了许多解析数论的方法,大大丰富了数学理论,但最终没有能够解决哥德巴赫猜想,如果对这段时间做一下总结的话,在哥德巴赫猜想没有解决以前,只能称作是对哥德巴赫猜想证明的探索。
    解析数论专家们虽然没有最终解决哥德巴赫猜想,却获得了许多有意义的成果。他们积极探索和勇于献身的精神,永远值得学习和赞扬。
       (3)寻求一个“全新的思想”和“有意义的探讨”阶段
    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数学家们发现用现有理论和方法,无法解决哥德巴赫猜想,这里仍然引用数学家王元教授和潘承洞教授著作中的论述来说明:
    “因此,我们深信对于进一步研究猜想(A),必须有一个全新的思想”——王元
    “总之,数学家们还想不出着手来对这两个猜想进行“那怕是有条件的、极初步的、有意义的探讨。” ——潘承洞、潘承彪
    数学家们无法用现有理论和方法解决哥德巴赫猜想,期盼着“一个全新的思想”和“有意义的探讨”。
    哈尔滨日报发表的《骑自行车上不了月球》(以下简称《骑》)一文中所引用的,“中国科学院数学所所长杨乐教授专门在《文汇报》上撰文指出的一句话:‘目前国内包括陈景润在内,无人研究哥德巴赫猜想’”看来代表了中国数学界的意见。
    然而、人类对未知理论探索的脚步,从来就不应该停止,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这一时期业余爱好者的大胆实践,可以认为是寻求“一个全新的思想”和“有意义的探讨”的探索阶段。
   “如若研究的是一个不再发展的学科,这一领域的问题业已解决,那么就需要一种新的革命的方法,而这种方法更可能由一个外行提出。”
                    二、  关于“证明热”
    在华夏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半个多世纪以来,曾几次掀起对哥德巴赫猜想证明的热潮,给这块古老的土地带来了勃勃生机。严格讲,首次证明热应该追溯到1952年。下面本文将对哥德巴赫猜想证明热进行追溯。
             1、首次证明热的追溯
    “1952年,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成立了数学研究组,由华罗庚亲自担任组长,他组织并领导了‘哥德巴赫猜想讨论班’”讨论班中集聚了当时一批中青年数学精英:“闵嗣鹤、越民义、陈景润、许孔时、严士键、吴方、魏道政、潘承洞、尹文林、与王元等都是讨论班的参加者.”以哥德巴赫猜想讨论班为核心形成了数学史上的一个特殊学派“治学严谨、要求严格”使得我国在解析数论,特别是对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屡居世界领先地位。
    五十年代初到1973年“陈氏”定理的发表,对哥德巴赫猜想证明的热潮,是在老一辈数学家带领和组织下进行的,经过两代数学家和数学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才取得了世人瞩目的辉煌成绩。要详细了解这方面情况的读者,请阅读王元教授所著《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一书和《解析数论在中国》一文及潘承洞教授所著《素数的分布与哥德巴赫猜想》等有关的书籍和文章。
      2、  关于民间“证明热”
    从作家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的发表开始,到目前为止,“哥德巴赫猜想”这一数学命题,成为我国新闻界关注的热点大约有三次:1977年作家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发表、1996年数学家陈景润教授逝世和2000年初英美两刊出资百万美元对哥德巴赫猜想征解。据说每次都掀起了对哥德巴赫猜想证明热潮,《骑》文中叫做“民间”证明热,本文也延用这一用语进行论述。
    由于本文主题要求,不能对每次“证明热”的情况都一一详细叙述,本文只简单叙述徐迟报告文学在这一时期产生的影响。另外两次新闻关注的热点,还将在另文阐述。
      (1) 徐迟报告文学的历史背景
    徐迟的报告文学是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发表的。当时高考即将恢复。各种科技文献和报刊也开始逐渐恢复发行。知识分子,特别是科学和技术领域的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需要有一个明确的说法,他们对社会的贡献也需要有一个正确的评价。1977年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的发表,预示着中国科学春天的到来。正是这篇报告文学激发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热情,在全国范围掀起了学科学用科学的高潮。重新认识知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重要,为后来第一次科学大会作了必要的舆论准备。
    虽然客观地说徐迟的“报告文学”对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产生了一定影响,但《骑》文认为“在全国引发了一场全民数学热”的说法不确切,应该是“在国内引发了一场全民”学科学、用科学热。因为在当时证明哥德巴赫猜想者,无论是人数、还是规模只是科技热的极小一部分。
             (2)    业余爱好者的人员结构
    自从徐迟的报告文学发表以后,与以往相比较来看业余爱好者的人数有很大增加,参加者的人员结构,不外有以下几种:
     A)有相当一部分人士小学或中学时期就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接触过数论中的一些知识,包括费尔马大定理和哥德巴赫猜想等数学难题。由于许多客观原因没有机会从事对数论的研究。徐迟的报告文学发表以后,认识到科学春天的到来,重新引起了探索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欲望。
     B)是数学工作者,但不从事数论专业的研究,试着用本专业的数学知识求解或证明,提出了对哥德巴赫猜想在本专业知识上的认识。
     C)有一部分人,主要是一些青少年,在报告文学发表后,首次接触哥德巴赫猜想,并确立远大报负,立志解决哥德巴赫猜想,学习数论知识、总结前人经验,为彻底解决哥德巴赫猜想,做充分的思想和知识准备。
     D)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徐迟的报告文学发表后,首次接触哥德巴赫猜想,不了解“猜想”的历史、真正含意,仅凭热情去求证,“仅从整数的定义出发来研究猜想”或“用不确切的推断”或“用哲学术语代替”,就以为是得到的证明,发表了个人见解。
    以上四种情况,只要有为科学献身的精神所作出的大胆探索,都是值得赞扬的,对于他们的不足处,专业工作者应善意的提出批评和帮助。
                三、谁能解哥德巴赫猜想
    据估计,全世界大约有20人有能力从事对哥德巴赫猜想的求证,按《骑》文中的说法“国内有资格在纯数学意义上研究哥德巴赫猜想这一问题的,不会超过10人。”“他们仅仅是‘有资格在纯数学意义上研究’,而不是‘有资格解决’”。在有望获得100万美元悬赏的人选中,剑桥大学教授,菲尔茨数学奖得主艾伦·贝克尔曾指出:“中国数学家陈景润1966年在这项工作上取得的一些进展。”“这是迄今为止最好的求证结果,目前还没有取得更大突破。但是如果我们想出了好办法,我们就有指望了。”看来贝克尔也没有办法来解决哥德巴赫猜想。
    无人研究根本就不可能解决,只有大胆探索才有可能获得成功。由以上几节的论述,本文对谁能解决哥德巴赫猜想做以下推测,有四种人有可能解决哥德巴赫猜想:青年学生、数学工作者、业余爱好者和业余爱好者与数论专家相结合。
    实际、以上四种人员,除第四种以外基本上都可笼统地称做业余爱好者,本文为论述方便,区分并界定如下:
    青年学生——凡在中学、大学学习,以至于博士生等,没有步入工作岗位而在学校学习的青年统称为青年学生。更确切地说应该是青年,青年是世界的未来,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对哥德巴赫猜想证明的希望也寄托于青年,在国际数学史上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下文仅举一例:近世代数学创始人——伽罗华,建立抽象代数学时年仅十七岁,充其量也仅仅是一个中学学生,用他的理论解决了五次以上的代数方程没有根式解的问题。捎带就证明了古老的三大难题:三等分角、立方倍积与化圆为方,不可能用圆规和直尺作图。如果菲尔茨奖是奖给四十岁以下的青年数学家,那么,未来哥德巴赫猜想的解决者,有可能就是未来此奖的得主。青年的创造能力和思想方法很难提前作出预测。
    数学工作者——凡从事于数学工作,但不从事解析数论的学者、教授和研究人员,在所从事的数学领域、用本专业的理论作为指导来解决哥德巴赫猜想的。在数学史上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许多数论专家开始时他们所从事的并不是数论研究,在数学的其它领域的研究中,对数论提出了颇有见解的理论,创立了许多新的方法,解决了数论上的难题,成为数论专家。
    业余爱好者——除了以上两类人员以外,凡已经在工作岗位工作,有自己的职业和专长。不受职业和年龄的限制,依靠业余时间对“哥德巴赫猜想”进行研究的研究者。由于不受现有理论的限制,更有可能提出新的方法和新的思想。如数论的创始人费尔马,是一个律师,“对科学的癖好,使他把所有业余时间贡献给数学和物理学,并取得了辉煌成就。”
    业余爱好者和数论专家相结合——以上三种人中的任何一种与已经成名的数论专家和教授相结合,在专家、教授的指导下,从而解决了哥德巴赫猜想。如印度青年斯里尼瓦萨·拉马努詹,当年只有23岁,研究非常复杂的公式,并把结果告诉当时的一流人物。只因他只受过初等教育,他的数百个公式被扔进纸篓里。1913年1月英国剑桥大学著名教授哈代看到年轻人的作品。八星期后作者来到剑桥大学。虽然他的公式有一些完全错误,但三分之二是全新定理。他与哈代合作成为世界上最有威望的皇家学会会员。
    以上本文只是对谁能解哥德巴赫猜想所作的一种推测,当然没有发生的事情是很难作出预料,解析数论专家证明大偶数下可表为两个素数之和的可能还是存在的。但无人研究又不受理宣布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的论文,那么哥德巴赫猜想肯定得不到证明,即便是证明了猜想也无法公诸于世。数学家和业余爱好者所应具有的态度及素质,我们还将在另文中进一步阐述。
                                                                                                                                                       2001年8月
发表于 2008-11-20 15:19 | 显示全部楼层

哥德巴赫猜想证明热的思索(二)—谁能解哥德巴赫猜想

       楼主的分析很在理。
       本人已经彻底解决了哥猜问题,而且用的是初等数学理论。
        我的理论是正宗的数理证明,逻辑合理,理论严密,推导流畅,一通到底。
       我的证明表明:你在主楼的文章完全正确,有根有据,合情合理。我的文章只对哥猜权威们有些不利,因为我的文章可以证明他们讲过的一些话毫无科学道理。
      现在的困难是如何打破封锁,把文章公布出去。
 楼主| 发表于 2009-5-4 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哥德巴赫猜想证明热的思索(二)—谁能解哥德巴赫猜想

  2、  关于民间“证明热”
   从作家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的发表开始,到目前为止,“哥德巴赫猜想”这一数学命题,成为我国新闻界关注的热点大约有三次:1977年作家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发表、1996年数学家陈景润教授逝世和2000年初英美两刊出资百万美元对哥德巴赫猜想征解。据说每次都掀起了对哥德巴赫猜想证明热潮,《骑》文中叫做“民间”证明热,本文也延用这一用语进行论述。
发表于 2009-5-15 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哥德巴赫猜想证明热的思索(二)—谁能解哥德巴赫猜想


     谁能解"哥德巴赫猜想"?
     我!
     中华单位论能解!!
     惟我中华独步天下!
     上下五千年,
     地方又天圆!
     万物在其中,
     万数来显现!
     基本单位元,
     勾股定理完,
     各种乱猜想,
     都在单位圆!
     长我中华志,
     壮我中华胆!
     踏破自行车,
     冲锋永在前!
发表于 2009-5-15 17:07 | 显示全部楼层

哥德巴赫猜想证明热的思索(二)—谁能解哥德巴赫猜想

    谁敢横刀立马?
    唯我彭大将军!
                  ---- 毛泽东
 楼主| 发表于 2009-8-29 19:29 | 显示全部楼层

哥德巴赫猜想证明热的思索(二)—谁能解哥德巴赫猜想

下面引用由申一言2009/05/15 03:50pm 发表的内容:
     谁能解"哥德巴赫猜想"?
     我!
     中华单位论能解!!
     惟我中华独步天下!
...
要谦虚、谨慎!
自身发现其不足,才好。
发表于 2009-8-30 00:49 | 显示全部楼层

哥德巴赫猜想证明热的思索(二)—谁能解哥德巴赫猜想

下面引用由赵光斗2009/08/29 07:29pm 发表的内容:
要谦虚、谨慎!
自身发现其不足,才好。
       对的!
            谦虚使人进步,
            骄傲使人落后.
 楼主| 发表于 2009-9-3 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哥德巴赫猜想证明热的思索(二)—谁能解哥德巴赫猜想

看来申一言先生进步了。
发表于 2009-9-3 19:54 | 显示全部楼层

哥德巴赫猜想证明热的思索(二)—谁能解哥德巴赫猜想


   谢谢!
      多谢赵总的夸奖!
发表于 2009-9-3 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哥德巴赫猜想证明热的思索(二)—谁能解哥德巴赫猜想

[这个贴子最后由jxh1943在 2009/09/03 08:56p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赵光斗2009/08/29 07:29pm 发表的内容:
要谦虚、谨慎!
自身发现其不足,才好。
我自己发现不了自身的不足,有请先生指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数学中国 ( 京ICP备05040119号 )

GMT+8, 2024-6-22 18:28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