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727|回复: 1

[讨论]致童信平先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5 22: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致童信平( tongxinping )先生
雷  明
(二○一○年五月五日)
童信平先生:
我们都是业余数学爱好者,不可能把所有的数学书籍都看过,就是数学专业的也是这样。各个人所看到的东西都不尽相同,只有相互交流才能得到互补。你可能是一位数学大人物,看到的东西可能比我们一般的人要多得多,也全面得多。你看到别人有不对的地方,不光是要指出来,还要说一说应该怎么去作。不然,你光说别人不对,叫别人去看书,既不说出应该怎么去作,也不指出看那本书,你把别人批评了,又能达到什么目的呢,你的话不是白说了吗。
vfbpgyfk在《奇数1归队的综合理由》一文中写到:“从哥猜方面考虑,哥德巴赫在提出猜想时,就是因为奇数1不是素数,而且很可能没有把偶数2当作素数,或者回避偶数2 为素数的客观事实,才把命题定为“≥6的偶数都是两个素数之和”。 vfbpgyfk一再表明这只是他的分析和猜想。这只是他个人的认识,没有什么不应该的。可你真对他的这种说法回复时问到:“这是真的吗?请尊重历史!不要自说自话!你多看几本介绍哥德巴赫猜想产生过程的书,再说好吗?恰恰相反,后来的数学家一致认为数1不是素数。这才是目前所谓的‘哥德巴赫猜想’。关于数1不是素数,你不妨多找一些书来看看,他们是怎么讨论的。”
对于你的回复我也发表了一点个人的看法:“vfbpgyfk 说的‘哥德巴赫在提出猜想时,就是因为奇数1不是素数,而且很可能没有…’这句与tongxinping 的‘后来的数学家一致认为数1不是素数’好象是一个意思,即哥德巴赫与‘后来的数学家’二者都没有把1当作素数看待。”这里面最后一句我写得不太明白,应该是“前与后者都没有把1当作素数看待。”接着你就大喊:“天哪!又一个不知道哥德巴赫给欧拉的信的具体内容而瞎嚷嚷的人!又一个不看清楚别人说的内容就‘好象’的人。为此我再重复原来帖子的内容。(请多多理解下面的“恰恰相反”四个字。)
你在嚷嚷什么嘛,是你说得不明白,还是别人不看清楚。你还强调恰恰相反什么嘛。你说的“恰恰相反,后来的数学家一致认为数1不是素数”,这虽然表明了当时哥德巴赫把“1”当作素数看待了(其给欧拉的信中只提到“任意奇数都可以分解成三个素数的和”),但在欧拉的回信中却提出“从4开始,任意偶数都可以分解成两个素数的和”,显然,这里是没有把“1”当作素数看待的,否则,欧拉就不会提出“从4开始”。难道欧拉也是你所说的“后来的数学家”吗。既是这样,那么当时哥德巴赫怎么没有指出这一点呢,他怎么没有指出偶数2也是两个素数1的和呢。看来哥德巴赫当时可能也认为“1”不是素数的。当然了,我这也只是分析和猜想。难道你也要同样的对待我,也与vfbpgyfk一样,不能这样的分析吗。你所在网上发表的文章中有关难题的历史不也是根据别人的记载在进行分析的吗,你看到过真实的事实了吗。你不是也没有看到过吗。自然了,你说的并不是没有道理,但有道理并不能就动不动训人,你想想你那样的口气能起到什么好的效果呢。
我看了你的一些文章,你也是认为以前对哥猜测的研究有些偏见,“哥猜不等于m+n”,也“不是1+2”,而哥猜测就是“1+1”。你不也在研究着哥猜测吗,那么你为什么又一方面却在反对别人研究呢。
你的文章我也看了不少,也可能是我的理解能力差,我始终弄不明白的你主要观点是什么,请明示。
发表于 2010-6-6 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致童信平先生

楼主的建议很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数学中国 ( 京ICP备05040119号 )

GMT+8, 2024-6-30 20:08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