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建成的国际热核聚变堆ITER的成功运行依赖于芯部等离子体高约束运行模式的实现,即内部输运垒的形成。迄今为止,国际上多个装置已经观测到多种内部输运垒的形成。其中对于 ITER 最有希望的内部输运垒是芯部弱磁剪切位形下的输运垒,其形成机制涉及到非线性湍流的预测这一重大科学难题。由于湍流的非线性和复杂性,基于第一性原理的非线性回旋动理学大规模模拟已经成为独立于传统的实验和理论之外的不可或缺的研究手段。国际主流聚变国家在非线性回旋动理学模拟上都有数十年的投入。在科技部 ITER 专项的支持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前期基于王少杰提出的数值李变换方法,自主发展了中国第一个五维相空间非线性湍流大规模并行模拟程序 NLT ,并广泛应用于托卡马克聚变等离子体湍流模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