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448|回复: 4

中国数学会七十周年年会成功召开(总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11 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数学会七十周年年会成功召开(总结)

中国数学会七十周年年会成功召开(总结)
摘自《中国数学会通讯》, 2005
2005年7月25日至29日,中国数学会七十周年年会在山东大学威海国际学术中心成功
召开。这是继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之后,在中国大陆举行的又一次高水准、大规
模的国际学术会议。
这次中国数学盛典汇集了众多中外知名数学家。中国数学会现任及三位前任理事长
文兰、杨乐、张恭庆、马志明和陈翰馥、陈木法、丁伟岳、郭雷、洪家兴、姜伯驹、
石钟慈、王梓坤、张景中等10多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以及著名教授、长江学者、国
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和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学工作者共400
多人出席了这次盛会。
应邀参加此次纪念活动的还有许多国际著名数学家,其中包括菲尔兹奖得主、美国
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Shing-Tung Yau(丘成桐)教授, 菲尔兹奖得主Efim
Zelmanov教授,国际数学联盟主席John Ball教授,2006年国际数学家大会程序委员
会主席Noga Alon 教授,法国高等科学研究院(IHéS)主任J.P. Bourguignon教授,
德国研究基金会(Matheon)研究中心主任M. Groetschel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N.M.
Katz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Y.T. Siu(肖荫堂)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MIT数学
系Gang Tian(田刚)教授。另外,根据国际数学联盟发展中国家战略计划,由国际数
学联盟选派的来自越南、老挝、柬埔寨、肯尼亚和南非的数学会代表也参加了本届
年会。
7月25日上午,在威海国际学术中心举行了隆重的开幕式,由大会组委会主席、山东
大学校长展涛教授主持。他热烈欢迎四方的朋友来到美丽的海滨城市威海,欢度中
国数学家的喜庆节日。他表示,要充分利用威海这个得天独厚的地方,为来自世界
各地的数学家们构建一个交流的平台。中国数学会现任理事长文兰院士致了题为
“迎接新的机遇与挑战”的开幕词(全文见后)。他回顾了中国数学会70年来的风
雨历程,介绍了中国数学会在各个历史阶段开展的重要活动,阐述了它对于中国数
学事业的巨大推动和影响。最后,他满怀激情地展望了中国数学会和中国数学事业
的美好发展前景。山东省副省长王军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王杰、国际数
学联盟主席John Ball教授、中国数学会前理事长杨乐院士、张恭庆院士和马志明
院士先后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引起了听众的阵阵掌声。随后,中国科协、中科
院基础局、科技部国家奖励办公室的代表向大会宣读了他们的贺信。美国数学会、
澳大利亚数学会、欧洲数学会、法国数学会、伦敦数学会、新加坡数学会、教育部
基础教育司、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山东大学等单
位纷纷向大会发来贺电、贺信,共同庆祝中国数学的盛会。
开幕式之后,举行了华罗庚数学奖、陈省身数学奖和钟家庆数学奖的颁奖仪式。第
七届华罗庚奖授予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的马志明院士和同济大学的姜礼尚
教授,表彰马志明院士在概率论与随机分析领域中所取得的杰出成就,表彰姜礼尚
教授在偏微分方程理论及其应用领域方面所做出的杰出贡献。第十届陈省身奖授予
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的段海豹研究员和席南华研究员,表彰段海豹研究员
在代数拓扑、微分拓扑与代数几何及席南华研究员在代数群与量子群的研究中所取
得的优秀成果。(本刊今后将对华罗庚奖和陈省身奖获得者作进一步的报道。)第
七届钟家庆奖授予8位博士生和2位硕士生。博士生奖获得者为:范淑琴(清华大学)、
关庆扬(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梁兴(中国科技大学)、明平兵(中科院数学
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张端智(南开大学)、蒋达权(北京大学)、李明(北京大学)和周
勇(华东师范大学)。硕士生奖获得者为:韩飞(南开大学)、刘华宁(西北大学)。
三个数学奖的捐资代表,湖南教育出版社社长曾果伟先生、香港亿利达集团有限公司
与刘永龄基金会董事长刘永龄先生以及钟家庆基金会钟家庆夫人吴美娟女士分别讲话。
特别是刘永龄董事长的讲话风趣幽默,引起了听众阵阵掌声,是一个令人回味的美好
花絮。
本次年会的主题是“中国数学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围绕这一主题展开了一系列的
学术活动,与会者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会议安排了9场1小时大会报告,90多个45分
钟报告和30多个15分钟报告。报告内容涉及数学各个领域,报道了当今国际数学前
沿的最新进展,展示了数学的巨大魅力及其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由9位
著名数学家分别作的1小时大会报告是大会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些报告高屋建瓴,
为我们展示了当代数学蓬勃发展的美好景象。其中菲尔兹奖得主丘成桐教授作了题为
“几何分析”的大会报告。他在报告中勾画出了几何分析的历史发展脉络,报道了当
今最前沿的进展,也展现了一种天无尽头的学术境界。报告厅内座无虚席,听众们被
丘教授的报告深深地吸引。同时,会议还举办了四场精彩的院士公众演讲,有杨乐院
士的“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数学会”,马志明院士的“Google搜索与Inter网的数学”,
张景中院士的“中学数学课程新思路”和石钟慈院士的“中国计算数学五十年”。
他们的报告受到了广大听众的热烈欢迎。
会议期间,中国数学会召开了九届六次常务理事会和九届二次全体理事会议,就中国
数学会的组织建设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探讨,并通过了有关组织改革的提案。此外,还
成功地举办了“院长论坛”和“中国中小学数学教育论坛”,与会代表踊跃发言,各
抒己见,对于教育中的种种问题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讨论。
此次年会的组织工作受到了山东大学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展涛校长亲自挂帅,学校
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做了大量辛勤细致的工作。大会的主会场设在山东大学威
海国际学术中心,这里面对大海,景色宜人,还有第一流的设备条件,保证了会议的
顺利举行。7月27日下午,会议组织游览刘公岛,大家观赏了海上美景,也受到了爱国
主义的熏陶。当天晚上,举办了“数学之夜”烟火自助文艺晚会,山东大学威海分校
艺术学院的学生们演出了精彩的节目,晚会还进行了烟火表演。
7月29日下午,在威海国际学术中心举行了简短的闭幕式。闭幕式由中国数学会秘书长
巩馥洲教授主持,文兰理事长致闭幕词。他用诗样的语言回顾了过去美好的五天,再
一次对山东大学表示了衷心的感谢,并给予每位来宾美好的祝愿。至此,中国数学会
七十周年年会圆满闭幕,中国数学会的历史又将翻开新的一页。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1 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数学会七十周年年会成功召开(总结)

2007年中科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公布数理学部21位

2007年8月29日,中国科学院发布了2007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的公告。2007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通信评审工作已经结束。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的规定,各学部院士对本学部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进行了通信投票,经中国科学院各学部常委会审议,确认初步候选人145位,其中数学物理学部21位,具体如下:
数学物理学部(共21位,按姓氏笔画为序)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1
王恩哥
50
凝聚态物理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2
邓学蓥
66
空气动力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3
龙以明
58
数学
南开大学

4
乔国俊
70
天体物理
北京大学

5
孙  鑫
68
凝聚态物理
复旦大学

6
朱诗尧
61
物理、光学
香港浸会大学

7
邢定钰
62
凝聚态物理
南京大学

8
佘振苏
44
流体力学
北京大学

9
吴岳良
45
理论物理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10
张伟平
43
基础数学
南开大学

11
张肇西
66
理论物理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12
李安民
60
数学
四川大学

13
陆坤权
67
凝聚态物理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14
罗  俊
50
引力物理
华中科技大学

15
郑泉水
46
力学
清华大学

16
侯振挺
71
概率论、运筹学
中南大学

17
俞昌旋
65
等离子体物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8
袁亚湘
47
运筹学、计算数学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19
黄  涛
67
理论物理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20
景益鹏
43
天体物理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

21
潘建伟
37
原子分子与光物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相关报道 中科院公布增选院士候选人名单 最年轻者37岁
(转自北京晨报,王大鹏)

     2007年08月29日中国科学院官方网站上公布了“2007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据悉,这是今年院士增选程序中的第一道筛选,经过院士的通信投票,确认初步候选人145位。记者注意到,这145位院士候选人中,有72位候选人的年龄都在50岁以下(含50岁),院士年轻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据悉,50岁以下的“文革后人才”逐渐“浮出水面”,占据了增选院士候选人的半壁江山。此前,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曾经指出,“文革”后接受高等教育的科技人才已经逐渐进入科技领军人物的行列,这说明“文革”中出现的人才断层已经逐渐消弭。

    在这次候选人名单中,最年轻的一位是仅有37岁的潘建伟。出现上世纪70年代生人的院士候选人,这在院士评选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5月28日,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分别公布了2007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771人,两院将于今年12月公布最终选举结果,今年两院增选的院士均不超过60名。根据中科院规定,各初选部门报送的院士候选人年龄不得超过65岁,对65周岁以上的候选人,需要6名或以上院士推荐,且至少有4名院士所在学部与该候选人被推荐的学部相同方为有效。
                              (转自北京晨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1 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数学会七十周年年会成功召开(总结)

中国科学院学部公布287名中科院院士有效候选人数理学部50人
公示时间为一个月;学部主席团受理异议期截至9月15日之前

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发布公告说,2007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候选人推荐工作已于2007年4月30日结束,经过院士与归口初选部门推荐,并经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审议,确认2007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为287人,并对外正式公布。

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规定,将于近期在有效候选人所在单位公示本单位有效候选人和相同专业的外单位的其他有效候选人的有关情况。5年之内调动工作单位的,将同时在调出单位公示。公示时间为一个月(从公示之日算起)。

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表示,如对候选人公示材料内容的真实性有不同意见,请于2007年9月15日之前,将书面意见以真实身份署名寄至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作局(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邮编:100864)。不受理电话、电子邮件和匿名投诉。

2007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
(共287人,分学部按姓名笔画为序)

数学物理学部 50人

化学部 41人

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 58人

地学部 56人

信息技术科学部 37人

技术科学部 45人

  
数学物理学部(共50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1
王仁宏
70
计算数学
大连理工大学

2
王恩哥
50
凝聚态物理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3
邓学蓥
66
空气动力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4
卢炬甫
59
天体物理
厦门大学

5
叶沿林
51
核物理
北京大学

6
白志东
6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东北师范大学

7
龙以明
58
数学
南开大学

8
乔国俊
70
天体物理
北京大学

9
孙  鑫
68
凝聚态物理
复旦大学

10
朱永元
57
凝聚态物理
南京大学

11
朱诗尧
61
物理、光学
香港浸会大学

12
邢定钰
62
凝聚态物理
南京大学

13
佘振苏
44
流体力学
北京大学

14
吴岳良
45
理论物理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15
张伟平
43
基础数学
南开大学

16
张继平
48
代数学
北京大学

17
张肇西
66
理论物理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18
李开泰
69
应用数学
西安交通大学

19
李安民
60
数学
四川大学

20
杜东生
67
理论物理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21
汪景琇
63
天体物理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22
陆坤权
67
凝聚态物理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23
陈永川
43
数学
南开大学

24
陈永寿
68
理论物理、核物理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25
陈应天
63
物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6
陈志明
41
计算数学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27
陈恕行
66
数学
复旦大学

28
周向宇
42
数学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29
罗  俊
50
引力物理
华中科技大学

30
范更华
50
数学
福州大学

31
郑泉水
46
力学
清华大学

32
郑晓静(女)
49
力学
兰州大学

33
侯伯宇
76
理论物理
西北大学

34
侯振挺
71
概率论、运筹学
中南大学

35
俞昌旋
65
等离子体物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36
柳卫平
44
核物理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37
胡  岗
62
理论物理
北京师范大学

38
赵  刚
46
天体物理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39
赵志祥
56
核物理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40
赵林城
64
数理统计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41
闻海虎
42
低温物理、超导物理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42
席南华
44
数学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43
莫毅明
51
数学
香港大学

44
袁亚湘
47
运筹学、计算数学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45
顾本源
67
物理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46
梁九卿
67
理论物理
山西大学

47
黄  涛
67
理论物理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48
景益鹏
43
天体物理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

49
潘建伟
37
原子分子与光物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50
魏悦广
47
固体力学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1 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数学会七十周年年会成功召开(总结)

数学上的“人类基因组计划”E8结构图完成
E8结构图有望促进几何学、数论和弦理论等产生突破进展
(来源:科学网,作者:任霄鹏)

图片说明:E8的根系统图之一,由8维空间里的240个向量组成。
(图片来源美国数学协会)
     自从挪威数学家Sophus Lie在1887年发现了E8数学结构群,研究人员就一直在试图彻底了解这个由40多万个行和列组成的数字矩阵表达的超级复杂物体。
      现在,一个由18位数学家组成的国际专家组利用强大的超级计算机和编程技术,绘出了E8的结构图。这一成果可谓“数学上的人类基因组计划”,有望促进几何学、数论和弦理论等众多领域产生突破性进展。该小组成员之一、麻省理工学院数学教授David Vogan于3月19日在麻省理工正式宣布了这一发现。
       领导该项目的美国马里兰大学数学家Jeffrey Adams表示,“与人类基因组计划对生物学具有重要的基础性意义但是却不能立即产生治癌药物一样,E8结构图也是至关重要的基础研究,但它的影响和意义可能要过许多年才能真正为人所知。”
       绘制E8结构图是更大项目——Lie群Atlas计划的一部分。Lie群是对连续的对称物体的数学描述,这些物体包括圆锥、球体和它们在更高维度上的形式。数学家们很好地了解了Lie群中的许多形式,但E8是其中最复杂的一种。

图片说明:Atlas计划成员组(图片来源美国数学协会)
      正方形的对称很容易理解,沿着对角线或者对边中点连线都能实现正方形的对称。这些对称形成了一个Lie群,仅包括拥有2个自由维度的成员。相应的,球体的表面是2维连续对称的,因为它只有两个方向的坐标(如地球的经度和纬度)。但对于空间来说,它能沿着3个轴(x轴,y轴,z轴)旋转,因此Lie集是3维的。然而,我们无法继续这样用大脑想象出E8的结构,因为这种对称代表的是57维的物体!而相应的Lie群则是异常庞大的248维。
     正是由于这种超常的规模和复杂程度,完成计算E8的工作最终花费了超级计算机塞奇(Sage)77个小时,产生的文件数据有60G,而人类基因组计划还不到1G。如果把计算结果以小字体写在纸上,将能铺满整个美国曼哈顿岛。看起来一般家庭电脑的硬盘能够存储这些数据,但是要获得这些数据电脑的内存要有几十个G,这远超出了一般家用电脑。
      该运算过程非常复杂,需要计算机专家们拥有广泛的经验,即能够开发新的数学技术,又能够开发新的编程方法。尽管在运算过程中出现了无数的软件和硬件问题,整个计算过程最终还是于2007年1月8日早上9点完成。
     Atlas研究小组由来自欧洲和美国的18位科学家组成。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通过美国数学协会资助了整个Atlas研究计划,该计划的目的在于确定所有Lie群的统一表达,其中E8的计算是重要的一步,它的完成表明Atlas小组的研究方向是正确的。

图片说明:Lie群Atlas计划成员Fokko du Cloux (左 )和 Jeffrey Adams(右)在2005年美国数学协会Atlas会议上讨论E8。(图片来源:Wai Ling Yee)
相关链接(英文)
NSF报道, MIT报道, ScienceDaily报道, 美国数学协会E8项目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1 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数学会七十周年年会成功召开(总结)

美国数学会Bulletin2007年10月特刊纪念欧拉诞辰三百周年
(转自Bulletin, Vol 44 No 4, Oct 2007)
Commentary
Susan Friedlander
Abstract, references and article information; Article in: PDF DVI PostScript
Euler and his work on infinite series
V. S. Varadarajan
Abstract, references and article information; Article in: PDF DVI PostScript
Euler and algebraic geometry
Burt Totaro
Abstract, references and article information; Article in: PDF DVI PostScript
Euler';s ``De Partitio Numerorum';';
George E. Andrews
Abstract, references and article information: Article in: PDF DVI PostScript
Euler';s definition of the derivative
Harold M. Edwards
Abstract, references and article information: Article in: PDF DVI PostScript
The Euler Equations of Compressible Fluid Flow
Demetrios Christodoulou
Abstract, references and article information: Article in: PDF DVI PostScript
On the Euler equations of incompressible fluids
Peter Constantin
Abstract, references and article information; Article in: PDF DVI PostScript
Mathematical Perspectives
What is good mathematics?
Terence Tao
Abstract, references and article information; Article in: PDF DVI PostScript
About the cover: Euler';s Introductio in analysin infinitorum
Gerald L. Alexanderson
Abstract, references and article information; Article in: PDF DVI PostScript
Selections Reprinted from "Mathematical Reviews"
Review information; Article in: PDF DVI PostScript
Book Reviews
Book reviews do not contain an abstract. You may download each review in this issue using the links below.
Reciprocity laws, from Euler to Eisenstein
Reviewer(s) Özlem Imamoglu
Review information; Article in: PDF DVI PostScrip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数学中国 ( 京ICP备05040119号 )

GMT+8, 2024-9-23 12:26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