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ugongqin 发表于 2023-12-6 14:36

中国当代科学智慧库:我刘功勤2005年证明哥德巴赫猜想成功在数学中国论坛发表的帖子

中国当代科学智慧库:我刘功勤2005年证明哥德巴赫猜想成功在数学中国论坛发表的帖子

发明加法计算尺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成功(2)
---发明加法计算尺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成功——即证明1+1=2的成功
[ 作者:江苏连云港中国当代科学智慧库 首席科学家 发明家 刘功勤]
[转贴自:中华文坛.点击数:176 更新时间:2005-6-16 ]

关于数和数论的解析是数学上不断地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而数论的研究范畴都是在零和正整数的范围之内。关于这个课题的命题和研究,早在1742年德国的著名数学家哥德巴赫就提出了这样的猜想:任何一个大于或等于2的偶数都等于两个奇数之和,后来人们把这个猜想命名为关于(1+1)的问题。在这里我们用这样的公式表示:n=X1+X2;n表示≥2的整数,X1和X2表示>0的整数。
从以上公式中我们可以分析出,X1和X2的取值范围可以是无穷尽的正整数,要求证X1+X2=1+1,就象在茫茫的数字海洋中捞取细小的两根针,解析起来十分复杂和艰难。1966年5月,中国著名的数学家陈景润先生在《数学通报》第17期上宣布,他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证明出了,任何一个充分大的偶数均可表示为1个奇数与两个奇数的积之和的形式,简称为(1+2)的形式,我们在这里用这样的公式表示:n=X1+2X2;人们曾把(1+2)的形式,称之为“陈氏定理”。陈景润先生的这处不畏劳苦,认真钻研的精神,使我深感崇敬和欣佩,也正是他的这种精神激励着我从1977年就开始了研究和论证哥德巴赫猜想至今,而我今天可以高兴地宣布:我用自己所发明的加法计算尺证明哥德巴赫猜想获得了成功,即证明1+1=2的成功。
如图1,将两把刻有1-10cm刻度的直尺沿数字刻度上下对齐合并在一起,这样就组合成了一把加法计算尺。这就形成了两个上下对称的数轴,我们把数轴上的1确定为0-1线段的距离。

图1 加法计算尺
0 1 2 3 4 5 6 7 8 9 10 (上尺)
=========================================
0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尺)
从图1中我们重新确立零的定义:零是数字原点的数,它既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它是一个特殊的数,即任何数的原点|0|=0;a/c(c≠0),任何数都必须从0开始。
因此,计算1+1时,将加法计算尺的上尺向右移动,使上尺的“0”与下尺的“1”对准,如图2,则上尺的“1”就自然对准了下尺的“2”,读作“1+1=2”。
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上尺)
=============================================
0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尺)
图2 1+1=2
水有源,树(数)有根,研究数论必须从0和1开始解析,由于本人发明的加法计算尺的上尺和下尺的数字距离相等,能够将0-10的距离准确地表示出来,所以用加法计算尺解析哥德巴赫猜想,即解析n=X1+X2,便可以将这片浩翰无际的数字海洋准确地缩小到了X1在(0,1]区间,X2在(1,2]区间。这样就极大地简化了n=X1+X2的求证运算的过程,把复杂繁多的数字运算变成了简单的求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这也是数论运算方式上的一大创新和进步。
n=X1+X2的命题如下:
已知:如图2所示,X1在(0,1]区间,X2在(1,2]区间,X1和X2>0是整数。
求证:n=X1+X2=1+1=2
证明:∵X1在(0,1]区间(图2所示)
∴0<X1≤1
∵X1>0是整数(已知条件)
∴X1=1(在0<X1≤1中,1是唯一的整数)
又∵X2在(1,2]区间(图2所示)
∴1<X2≤2
将以上不等式的两边各减去1得
0<X2≤1
∵X2>0是整数(已知条件)
∴X2=1(在0<X2≤1中,1是唯一的整数)
∴n=X1+X2=1+1=2
所以1742年哥德巴赫所提出的每个大于或等于2的偶数都是两个奇数之和的猜想是正确的。即n=X1+X2=1+1=2。
下面我们再用此种方法证明中国数学家陈景润在1966年所确立的“陈氏定理”即n=X1+2X2

图3 1+2=3
0 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上尺)
=================================================
0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尺)
如图3所示,将加法计算尺的上尺向右移动,使上尺的“0”对准下尺的“2”,上尺的“1”,便对准了下尺的“3”读作“1+2=3”。
n=X1+2X2的命题如下:
已知:如图3所示:X1在(0,2]区间,X2在(2,3]区间;X1和X2>0是整数。
求证:n=X1+2X2=1+2×1=3
证明:∵X1在(0,2]区间,(图3所示)
∵0<X1≤2
将以上不等式的两边各除以2得0<X1≤1
∵X1>0是整数(已知条件)
∴X1=1(在0<X1≤1中,1是唯一的整数)
又∵X2在(2,3]区间,(图3所示)
∴2<X2≤3
将以上不等式两边各减去2得
0<X2≤1
∵X2>0是整数(已知条件)
∴X2=1(在0<X2≤1中,1是唯一的整数)
∴n=X1+2X2=1+2×1=1+2=3
所以陈景润所论证的任何一个充分大的偶数均可以表示为1个奇数与两个奇数的积之和的形式是正确的。即n=X1+2X2=1+2×1=1+2=3。
现在我们把证明哥德巴赫猜想全部过程用图4表示:
(令y=n)
y=x1(0,1]+x2(0,1]=1+1=2
y=x1(0,1]+2(x2(0,1])=1+2(1)=3

n=x1(0,1]+x2(0,1]=1+1=2
n=x1(0,1]+2(x2(0,1])=1+2(1)=3
图4略)
因此,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获得了成功。
综上所述,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成功,是数学范围内数论领域里的一项革命性的突破,为数学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准确、可靠的数论基础。

这正是:我刘功勤2005年证明哥德巴赫猜想成功在数学中国论坛发表的帖子。

——本文摘自《中国当代科学智慧库》
作者:中国改革与发展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首席科学家、发明家 刘功勤
地址:江苏连云港中山中路147号中国当代科学智慧库
邮政编码:222042 电话:0518-82310217 手机:18000175090

liugongqin 发表于 2023-12-6 17:04

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成功,是数学范围内数论领域里的一项革命性的突破,为数学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准确、可靠的数论基础。

Nicolas2050 发表于 2023-12-6 19:16

但凡看看数论专业期刊论文,也不好意思写出如此幼稚的文字。

liugongqin 发表于 2023-12-7 08:54

Nicolas2050 发表于 2023-12-6 11:16
但凡看看数论专业期刊论文,也不好意思写出如此幼稚的文字。

回答错误0分。我首席科学家发明家高级研究员刘功勤警告你这个流氓痞子烂菜帮子。不要在我这里破坏捣乱祸国殃民!给我滚蛋!

liugongqin 发表于 2023-12-7 11:09

我刘功勤2005年证明哥德巴赫猜想成功在数学中国论坛发表的帖子。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当代科学智慧库:我刘功勤2005年证明哥德巴赫猜想成功在数学中国论坛发表的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