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yuanhong 发表于 2023-9-25 18:21

名家博士论文 4 :中国稀土之父徐光宪先生博士论文 1951 年哥伦比亚大学

名家博士论文 4 :中国稀土之父徐光宪先生博士论文 1951 年哥伦比亚大学

作者:宁笔 | 发表时间:2023-9-18 08:43 | 个人分类:名家博士论文 |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在《名家博士论文 3 :中国量子化学之父唐敖庆先生博士论文 1949 年哥伦比亚大学》中,说到唐敖庆先生和徐光宪先生熟悉。是的,非常熟悉。徐先生入学哥伦比亚大学,就是唐先生推荐的,而且是同专业同方向(量子化学)的师弟。徐先生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北京大学任教,也是先行回国已经在北京大学任教的唐先生推荐的。求学和求职,在哪个年代都不是小事。恰恰同一个人,两件事情都帮忙了,能不熟悉吗?更何况,入学入的是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生、入职入的是北京大学的教职。因此,两人在后来的教学、科研和管理上,还有很多合作。比如,共同办量子化学教学研究班,再比如唐先生任基金委首任主任期间徐先生是基金委化学学部首任主任,等等。

徐光宪(1920 年 11 月 7 日 - 2015 年 4 月 28 日),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2008 年)。中国科学院官网对徐先生的介绍,网址:http://casad.cas.cn/ysxx2022/ygys/200906/t20090624_1802100.html ,无机和物理化学家。1920 年 11 月 7 日生于浙江绍兴。1944 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化学系。1951 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北京大学化学学院教授、稀土材料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1980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2015 年 4 月 28 日在北京逝世。长期从事物理化学和无机化学的教学和研究,涉及量子化学、化学键理论、配位化学、萃取化学、核燃料化学和稀土科学等领域。

徐先生 1948 年赴美留学,进入了美国的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化工系读研究生。但一学期下来,迟迟拿不到助教资格,这样将导致他没有生活着落。急切之下,他辗转联系到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唐敖庆,经唐敖庆推荐转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徐光宪在哥伦比亚大学因成绩优秀而很快获得助教职位,解除了生活上的后顾之忧。他用一年时间就获得了硕士学位,开始攻读博士学位。1951 年 3 月,徐光宪完成了题为 Theory of Optical Rotatory Power(旋光的量子化学理论)博士论文,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物理化学博士学位。论文全文:徐光宪博士论文.pdf 。此文收录在科睿唯安的 ProQuest Dissertations & Theses Global(ProQuest 全球博硕论文数据库)中,数据库中此文链接为:https://www.proquest.com/pdnusatoday/docview/302058698 。

徐先生一生几次调整研究领域。早期,先生是量子化学的博士,在北京大学一开始的教学和科研也是量子化学。但是当时国内的实验条件与在国外学习期间相比,差别很大,想要在量子化学领域进行前沿研究,非常困难,于是,徐先生就开始考虑转换到溶液络合物化学方向。这是徐光宪科研方向的第一次转向——从量子化学到络合物化学。1957 年,据说是钱三强先生点将,徐先生被调入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此系有很多故事,朱光亚先生亲笔题词:核科学家摇篮,在此不表),筹建放射化学专业、从事核燃料萃取化学研究。1972 年,先生开始研究高纯度地分离稀土元素中性质最为相近的镨和钕,采用一套新的串级萃取理论,打破世界纪录,将纯度提高到 99.99% ,并大力推广应用到实际生产,大大提高了中国稀土工业的竞争力。稀土,中国从原料大国,到生产大国、出口大国(当然已经是高附加值高纯度的材料),先生功不可没。1977 年,先生又接受钱三强先生的建议,重回了量子化学研究。对外行而已,好像都是化学,或者说都和化学沾边,但真正做过科研的人明白,每次转换具体的研究方向,都意味着需要付出非常艰辛的努力!更不要说,把这个方向做到世界顶级水平了!



徐先生夫人也是中国科学院院士,高小霞,他交通大学的同班同学,据说是 21 名毕业生(交通大学化学系 1944 届)中唯一的女生。两人本科毕业后到一家单位上班,后都去了美国留学(不同年份不同学校)。高老师没有读完博士就和徐先生一起回国,到北京大学任教,分析化学方向,也大量参与稀土科学研究。高老师还开过一门特别的课:《化学文献查阅法》。夫妻同为院士,其实不少。非常有意思的现象。或许,学霸与学霸更容易对上眼?不知道是否可以作为一个现象来研究?也是科学社会学?



晚年的时候,高小霞院士因为骨折坐上了轮椅,徐先生便每天推着轮椅,带着妻子绕着未名湖慢慢走

徐先生桃李满天下,两所 985 大学的现任校长是他的学生,中山大学校长高松院士和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院士;黎乐民院士和黄春辉院士也是他的学生。上篇博文已经提到,学术谱系,已经是一种现象,国内外都有不少研究。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名家博士论文 4 :中国稀土之父徐光宪先生博士论文 1951 年哥伦比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