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yuanhong 发表于 2022-12-12 00:55

数林寻种—探索大师成才之因

数林寻种—探索大师成才之因

原创 薪培 数学经纬网 2022-12-10 21:30 发表于北京

在源远流长的中国数学发展史中,许多数学家的活法令人神往。对于风华正茂的青年来说,学习研究才刚刚开始,未来充满着无限的可能。请随我走进数学森林,循着数学大师的人生足迹,边行边悟,寻找到被我们忽视但又十分重要的成才之种,播入自己的心田,悉心浇灌,静待花开。

一、“数学好玩儿”——浓厚的探索兴趣

刚进入森林,就发现了一片色彩缤纷的花海,让人心旷神怡。请你俯下身子细细收集它饱含生机的花粉,听它浅浅诉说着“数学好玩”。

在数学中有所成就的人,研究学问像玩一样,总能在学习中体会到一番难以言说的乐趣。数学世界更是如此。陈省身先生一生饱含着对数学探索的赤子之心,他说,要想不做麻线牵扯、任人摆布的纸鸢儿,要想拥有自动的学习力,就需要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头脑思索,以这样的方式“玩”数学问题。他主张,小学教育应让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充分发展,让孩子自己去发现“加法交换律”,在玩中去学习数学,这样才越学越有劲儿。


图 1 陈省身

数学大师对于数学研究思考的热爱,还体现在他们“工作生活一体化”的状态里。有一次,丘成桐到了纽约石溪,他想 :“石溪没有什么可观的地方,文化气息欠佳,有的只是吸引游客的景点。除了一个商场、几间店铺和餐厅外,就乏善可陈。好处是方圆之内,没有什么足以分心之处,是以能专心致志于数学。”我试着去想象他的心境,感触颇深。一般的人在这样的境况下可能会想什么呢?“好在还有几个商场可以去玩一玩”,“拍几张风景照,发个朋友圈”,“懒得去逛,回到宾馆歇着玩会儿手机”……而丘成桐呢,他觉得石溪这里的条件太适合我想数学问题了!又可以静下心来思考数学了!数学对于他呀,就是闲暇之时的享受,是放松时的娱乐方式,是陪伴自己一生的友人!他走到哪里数学就在哪,闲暇之余就拿出数学问题想想。对他而言,时间是无所谓工作和生活之分的,数学的学习和思考已经与他的生活融为一体。


图 2 丘成桐

这样的状态怎能不让人向往呢!做数学不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是爱好。工作就是事业,事业就是生活。兴趣浓厚,越到难处,越能激发出冲锋的勇气。研究数学宛如在深夜的森林里穿梭,兴趣就好像我们探索时拄的拐杖,尽管越往下走,越黑不见底,然而探索和思考的乐趣正像在我们的心里燃起的生生不息的烛光,指引着希望的步伐,带领我们继续探索前进。现在很多学生面对数学定理证明,似乎以背诵记忆的方式学习,脱离了兴趣,也缺少了对于问题本身的探索和思考。甚至还有一些同学采取的方式是“不求甚解、拿来就用”,久而久之难免对学习心生厌倦,疲于应试,忘记了体会学习探索和求真知的妙趣,最终练到的真本事也有限。实在得不偿失。学习数学,需要重视理解和从培养兴趣入手。

二、勤奋踏实的钻研态度

走到了森林深处,发现了一棵高千尺的大树,树下掉落着许多的果子,捡起一颗品尝,香甜可口,果核上印着一句话:“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机遇只能给有科学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的人,而不是给懒汉。”

华罗庚少年时因为家里穷,不得不辍学回家,一边当伙计一边靠着三本课本自学。他说:“我就这样开始钻研学问了。”大数学家华罗庚当年居然是在这么简陋的学习条件下开始数学研究,想想很不可思议。那时还有人嘲笑他:“初中毕业就算钻研学问了?”他说:“钻研不一定大学毕业才可以,也不是非得条件齐全,实际上真正肯钻研的人在什么场合都可以钻研。”那时候他在杂货铺每日学习超过十六个小时。在要为活命而挣扎的条件下,每天仍会学习十六个小时,具备这等的刻苦精神和勤奋品质,很难不成才啊!


图 3 华罗庚

在现在的环境下,只要想学习,各种条件都可以辅助我们学习。但在大学课堂上,上课开小差的比比皆是,肯与老师认真探讨交流、始终保持好的学习习惯的同学,却少之又少。

有人说:“学习和研究好比爬梯子,要一步一步地往上爬,企图一脚跨上四五步,平地登天,那就必须会摔跤了。”

丘成桐先生曾把思考困难问题看成是挑战攀登险峰。为了攀登“卡拉比猜想”险峰,他做了充足的准备。丘成桐采用的方法需要求解一系列前人未解过的微分方程式。他说:“我需要时间、毅力和大量的运气。直至准备工作通通完成前,我都不会贸然攻顶。然而,我不会忘记这个山峰,它时时刻刻都在脑海中浮现,从未远离。”可见,求真理的路上是没有捷径可言的。攻克难题,更需要积累扎扎实实的学科功底和融会贯通的学科知识。

“在寻求真理的长征中,唯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的学习,有创造性的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大师的话启示我们,只有沉下心来去钻研,才入得了科学的大门,体会得了求真的乐趣。门外汉们在外踟蹰,靠想象也体会不到求真知的乐趣啊。快快将果核珍藏,耕耘入心田吧!

三、不问名利的沉潜之心

走着走着,碰上了果农伯伯,他说:“拥有了好的种子,不代表就会获得甜美的果,从种到果,需要日复一日耐心地浇灌和付出。”

华罗庚先生曾到剑桥做两年访问学者,那时,著名的数论专家哈代写了一张纸条给他:“来我这里,我可以让你两年拿到博士学位。”华罗庚谢绝了他的好意,他说:“我来剑桥是来求学问的,不是求学位的。两年的研究时间有限,我想多学点东西。”如果华罗庚在剑桥读了博士,拿了博士学位回去,既可以扬眉吐气,也弥补了初中文凭的短板。但华罗庚对此表现出来的态度是不以为然。他想把在剑桥求学的有限的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认真钻研中,他在各处讲堂上听课,和学者们探讨交流,潜心于真才实学的积累。这些学习奠定了他后来研究的重要基础。

在抗日战争时期,昆明战火纷飞动荡不安,那时的西南联大师生生活清苦,昆明与外界的联系几乎被切断,在那里已无从知晓当时世界数学的最新成果。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陈省身和华罗庚白天教学,晚上做研究直到深夜,而竟然也是在这时,陈省身在几何研究上取得大量突破性进展,华罗庚写成了堆垒素数论!


图 4 宁静致远淡泊明志

静下心来想想,我们似乎很多时候太急于求得结果,“考个好成绩上个好学校”的目标让同学们很难静下心来沉浸式持续思考问题。看不到及时性反馈的利,便容易缺乏耐心去坚持付出。你看像一颗种子,初时你看不出它有什么特别,把它埋到了土里,你每天准时给它浇水,前一周都没有什么变化,你会觉得这个种子就没有什么力量了吗?其实在这一周里,它拼命地吸收水分,挣破了种皮种壳的束缚,抽出来幼根向深处生长,向四周探去吸收水分,在我们看不到结果的时候,生命的周期已经开始。沉潜下去做好该做的功夫,往后的发芽、展叶、开花结果才会自然而然。

四、润物无声的名师指路

幽深的森林里,笔直挺拔的大树以伟岸身姿挡住了狂风骤雨,湿润的泥土中一棵树苗正在风雨中摇摇晃晃生长着。在大树的无声保护下,小苗也怀着笔直高耸的梦想顽强生长。瞧呀,大树以这样的方式指引着小树的成长,育树和育人有时有相通之处。

姜立夫出生在民国,那时中国数学基础极为薄弱。在那样的时局下,他高瞻远瞩,认为当务之急是培养一批经过严格训练的数学人才,这样才能尽快让现代数学在中国生根发芽,为此他放弃了个人研究,全心投入到育人事业中。他排除万难促成了华罗庚赴美苏访学、陈省身赴德留学。陈省身先生评价他:“提携后进,不遗余力,国内知名筹人,多出其门。” 姜立夫为培养中国本土的数学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图 5 姜立夫

陈省身评价“姜先生知识广博,见事清楚,律己严格,足为后学者的模范。”中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筹备之初,姜立夫毅然退回了丰厚的薪金,并建议“所省经费全为购书之用。” 他一生淡泊名利,廉洁自守,陈省身先生受他影响,同样不喜追名逐利,不愿当官,清清静静的沉潜于学术研究中。大师的学者风范言传身教着一代代数学人。

陈省身对晚辈也是不遗余力的帮助。丘成桐回忆说“为了让我到伯克利研究生院去,陈省身教授为此做了非常多的努力。当陈省身看到一个年轻人具有潜力的时候,总是非常愿意给予帮助,哪怕是对于外国学生留学初期感到孤独困难时,陈省身也会及时有效的辅助相当长的时间。”丘先生也很感激每当他有创造性工作时,陈老所给予的鼓励和肯定。丘成桐一生尊陈省身为敬重的恩师。

前辈趟过了风雨路,在后辈赶上时不忘尽力拉一把,再指一指继续向前的方向,这便是名师指路的关怀。前辈以高洁的人格、奉献精神、认真治学的态度,如春风化雨一般影响着后辈的道路选择。育树与育人道理十分相通:一棵树摇动了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了另一个灵魂。

五、孕育人才的肥沃土壤

穿过森林各地,发现在有些土地上,树木整齐划一如梳齿,茂密高耸如青山,但其他地方却不见这般壮观之景。抓起一把土壤细细观察,我似乎发现了沃土的秘密。

抗日战火燃起时,在烽火下的西南昆明,兴办起了一所奇迹学校。学生长途跋涉一千多公里到达昆明,一些在国外的学者如陈省身华罗庚,得知消息后也义无反顾地归国。当时的物质条件极其简陋,但师生并不觉得苦。学生们以“受业于名师而苦读”为光荣,勤学好问、热烈争论;教授们以“育英才而教之”为使命,工作情绪饱满,白天上课,深夜研究。那时候西南联大诞生了数不胜数的各学科奠基之作,也为祖国培养出一大批在各个领域有开创性贡献的人才,真可谓是一片沃土。

刚到昆明时,虽然校舍房屋设施百废待兴,但大家没有气馁,国家危难,生死存亡的关头,师生的一致信念是“抗战无论多苦,我们大家一定要坚持下去,艰苦中更要珍惜时间工作”,老师学生以救国为己任,为此不辞辛劳地工作学习,一门心思地想用所学为国家做贡献。心思纯净,学习研究时的状态自然是投入而忘我的。在这样纯粹的学风下,同学们比学赶帮超,兴致热烈,大家为着学术问题争论,将真理越辩越明。


图 6 国立西南联大旧址

战火下的昆明,物质短缺,但为何培育人才的土壤如此肥沃?原来西南联大有许多难得珍贵的养分——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风;独立思考、自由探讨的学风;用心育人,潜心钻研的名师;勤奋好学、胸怀大志的学生。这里的人才如雨后春笋般产生着,一所学校,走出了无数的大师,这块土壤蕴藏着孕育百花齐放的良方。

六、为国奉献的人生动力

有的种子会成长为一颗嫩绿的草芽,有的种子可以生长成油绿的灌木,还有的种子可以孕育出苍劲的青松,生命的能量为何如此不同?

有一些植物当它还是种子时它在土壤里慢慢生长着,生长着,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熬过风霜雪雨,挺过暴雨酷寒,任狂风四起,雷声霹雳,它依然坚定耸立,用躯干和随风摇曳的茂绿,为人撑起纳凉避雪的广阔天地。它强大的生命动力从何而来?

了解了各位大家的成才之路,我们可以发现他们有个共同的特点——有着强劲的人生动力。华罗庚的一生命运多舛。当他在剑桥的研究正开展得如火如荼时,知晓日本侵华,他毅然选择归国,要与祖国人民共担国难。他回国便赶赴西南联大,任敌军的飞机对昆明狂轰滥炸,他在防空洞里依然全身心地研究着数学,一灯如豆,他在昏黄暗淡的光影下惜时如金地做着研究,在那里研究出了震惊中外的堆垒素数论。

新中国成立,百废待兴,华罗庚又做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选择。他放弃了擅长的基础数学研究,转向了陌生的应用数学研究。后来他还用尽力气普及推广优选法。他走过田间地头,去过生产工厂,曾不顾个人安危赶到生产一线,还翻山越岭到铁路山区亲自指导运用优选法,全心全意以所学服务于祖国建设。这种奉献的纯心,让他在危险的境遇下依然能够沉着冷静,使他有着常人不具有的定力。这一生中每个重要关头的人生选择,都让他向着造福更多人的道路上迈进。这样的信念,是决定着他的人生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远的指南针。像华老一样,立志为千万人,在苦难时就会有“千军万马驻心头,刚毅坚卓挑重任”的伟力。


图 7 华罗庚指导一线工人

种子里孕育的能量,是生命在每个阶段绽放出多少光彩的内在潜力。几场疾风骤雨、冰雹霜降后,依旧顽强生长、灿烂绽放的生命,定具有常人不曾有的海量胸怀和高远志向。心里装着无数的人,便有了千万个向泥土深处蜿蜒伸长的深根,拼命汲取养分,热烈生长。热爱得越广博,越具有迎霜傲雪的勇气和决心。

看啊,朝阳的光芒透过林叶一道道洒下来,印在了我们采集的种子上。怀着满心的希望和收获,我们渐渐走出了数林。一路听过的故事都是孕育种子生根发芽的营养,要想长成青翠大树,还需要尊重规律悉心浇灌。

在又一个太阳升起之时,希望我们新一代的幼芽遍地茁壮生长。学术强国之梦孕育在了种子里,青年朋友们育好心种,以自身茁壮生长,促进学术蓬勃发展。期待中国学术界四处逢春之时!

作者注:写完了还有点舍不得,写文章的这个过程又感动又不舍。写这篇文章前我对于继续学数学还有很多动摇和怀疑,几次梳理和讨论过后,渐渐对于数学越来越热爱。所谓薪培者,寻找干木头培养,将它作柴薪,来燃起星星之火,渐渐点燃森林。像是文章里写的,大树对小苗的影响一样,我也会继续传承下去的。

参考文献:

张奠宙、王善平.陈省身传. 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年

丘成桐.我的几何人生:丘成桐自传.译林出版社.

衡水头条.数学大师陈省身的人生启示(张起轩)[公众号].数学大师陈省身的人生启示(张起轩).2017.12.08

好玩的数学.陈省身关于数学教育的谈话[公众号]. 陈省身关于数学教育的谈话.2019.10.04

姜溯多.姜立夫:中国现代数学教育的奠基人.今日苍南.2019.02.15

Nicolas2050 发表于 2022-12-12 08:04

一句话,学数学不出国留学,等于闭门造车,没前途!离开美帝的培养啥也不是!

任在深 发表于 2022-12-15 13:01

美丽的谎言,
帝国的逻辑,
是必败无疑,
狗奴才可耻!

ysr 发表于 2023-1-1 08:48

我正告那些狗汉奸:科学真理不可辱,牛屎羊粪不可食,中华民族不可欺!

ysr 发表于 2023-1-1 11:21

我正告那些崇洋媚外的叛徒和狗汉奸:科学真理不可辱,牛屎羊粪不可食,中华民族不可欺!
多行不义必自毙!

ysr 发表于 2023-1-1 17:52

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从来就不是单靠喊口号就能实现的,你连基本的科学工具都不会使用,在这扯犊子呢?国家靠你这样的人能发展?老老实实的学习本领吧,幸好国家民族是靠千千万万个像我这样的知识分子发展。Nicolas2050发表于 2023-1-1 07:47

你是哪根葱?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数林寻种—探索大师成才之因